4月15日下午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了《淮北市2025年30项民生实事安排方案》。我市通过合并同类项、强化系统集成,将今年的民生实事由去年的50项精简至30项,部分项目功能拓展或标准升级。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部署要求,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根据全省30项民生实事安排的要求,我市结合实际,继续实施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困难群体救助、教育惠民、卫生健康、环境保护、交通出行、文体服务、城乡建设、公共安全等10个领域30项民生实事。
其中,实施促进重点人群就业、放心家政、推动实现残疾人较高质量就业等3项民生实事,实现稳定和扩大就业,保障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其次,实施健康口腔、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餐饮油烟噪声及恶臭异味扰民问题整治、便民停车、“惠民菜篮子”、优化无障碍环境、“食安名坊”培育、食品安全“你点我检”和药械妆抽检等8项民生实事,办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关键小事,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另外,我市将实施安心托幼、老有所学、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便民文化设施、送戏进万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等9项民生实事,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我市还将实施城乡特困家庭筛查和兜底、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和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困难残疾人康复救助、困难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出生缺陷防治提升、适龄女性“两癌”防治、淮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全市工会驿站增能提质等10项民生实事,让民生实事更广泛地惠及千家万户。
民生实事的精简整合、优化升级,将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在养老服务方面,将原相近实施内容整合为“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不少于5个、农村幸福院不少于15个,对公建公营农村敬老院按照平均每年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在文化服务方面,升级完善便民文化设施,依托“15分钟阅读圈”建设,建成10个公共文化空间。组织全市公共文化空间开展阅读推广等活动,各公共文化空间举办各类活动每年不少于12场,年服务群众1.6万人次。
据市发改委民生办负责人介绍,经财政部门初步测算,2025年我市将统筹投入各类资金13.46亿元,把10类30项民生实事一件一件办好。
记者 黄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