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市红十字会在福寿园纪念陵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前举行了“生命·希望”——2025年淮北市人体器官和遗体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以致敬和缅怀器官、遗体、角膜捐献者们,感谢他们用平凡生命最后的善举,为更多家庭换来幸福。
部分捐献者亲属代表、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志愿者、蚌埠医科大学的师生、红十字志愿者等参加了此次活动。杨佳佳是我市遗体器官捐献者杨永红的女儿,她在现场分享了父亲乐于助人的故事。杨永红生前用所学的中医知识帮助他人,并在日记里写下了去世后捐献遗体的愿望。去年6月,杨永红因病去世,杨佳佳帮助父亲完成了遗愿。杨佳佳说:“虽然父亲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事迹将继续激励我们投身于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关爱他人、回馈社会。”
现场,播放了一段特别的纪念视频。这段视频借助先进的AI技术手段,将捐献者的音容笑貌、生平事迹再现于大家眼前,让大家在视频中找寻那份永恒的记忆,共同缅怀那些用生命书写大爱的人们。蚌埠医科大学学生朗诵了诗歌《生命的火焰》,感谢遗体器官捐献者对医学教研工作的伟大贡献,向志愿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最后,志愿者代表上前敬献花篮,大家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依次向纪念碑敬献鲜花。
遗体器官角膜捐献是一种让自己人生光荣谢幕的特别方式,既能挽救他人的生命,又能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到延续,无论是对医学教育、疾病研究、救死扶伤,还是移风易俗、殡葬改革、节省资源,都有着现实的意义。每年清明节前夕,市红十字会都会组织开展缅怀纪念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活动,表达对他们的无限哀思和缅怀之情。
目前,我市已有超过1.3万人成为人体器官和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91人在逝世后捐献了器官、遗体或角膜,为100多人带去新生、给100多个家庭带去希望,也为医学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记者 黄旭 通讯员 刘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