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
一年来,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交出了亮点纷呈的履职答卷。
“召开议政性常委会2次、双月协商座谈会4次,形成调研报告和大会发言100余篇,组织民主监督活动20余次,办理提案150件,提出协商建议、收集社情民意200余条……”一组组数据见证了一年来的履职足迹,市政协以实干担当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北篇章作出了新的贡献。
建言资政汇聚“政协之智”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
一年来,市政协始终聚焦主责主业,把协商民主贯穿政协履职尽责全过程,不断完善“党委点题、政协谋题、多方征题、协商定题”的选题机制,年度重点协商议题报请市委常委会审议后实施,组织开展一系列协商议政活动,提升协商建言水平,助推高质量转型发展。
工业是淮北立市之本、发展之要。今年7月,市政协以“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议政性常委会,邀请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职能部门人员等参加调研组进行实地调研,形成20篇高质量调研成果;梳理汇总“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系列重点提案,召开高规格提案办理协商会,务实建言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并转化为工作举措,为推动全市工业发展献计出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消费扩容升级”召开专题资政会,提出“打造千年运河游品牌”“利用废弃煤矿资源增设矿井体验项目”等契合淮北实际的具体建议,共同努力把淮北打造成淮海经济区的“后花园”。
建所需之言、议关键之政。这是市政协履职的出发点。
围绕“淮之要事”,开展“工业低效用地的盘活和再利用”“聚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动粮田变良田”“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等专题协商,做到紧跟重大决策发力、紧盯社会治理支招。
心系“万家灯火”,持续擦亮“有事‘相’商”特色履职品牌,助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渠沟镇瓦房村村民盼望的自来水已经家家接通,孟山路与桂苑路交叉口的献血车有了“专用停车位”……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彰显了政协“履职为民”的情怀。
一次次深入的调研,一场场坦诚的协商,一件件高质量的履职成果,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切实将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
为进一步提升协商实效,市政协不断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实行“清单式”“闭环化”管理,推进从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效果”转变,持续加强协商民主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
服务大局贡献“政协之力”
党委有声音,政协有响应;党委有部署,政协有行动。
一年来,市政协始终与党委政府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主动担当作为,协调各界力量,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老电厂厂区是我市建市之初标志性建筑之一,要进一步细化项目实施方案,加快各项手续办理速度,切实做好现有厂区和设备的修缮改造,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百姓生活、旅游开发深度融合”。市政协主席钱界殊在调研督导老电厂工业遗址改扩建项目时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是市委点题将“市工业博物馆建设”专项工作交由市政协牵头推进的一幕履职缩影。围绕“老电厂”变身“工业博物馆”,市政协积极领题、主动破题,加强统筹协调,全方位征集工业遗存,高标准完成筹建、设计、布展等各项工作,力求把工业博物馆、夔牛天街打造成为工业遗存活化利用新典范、工业旅游消费新端口。
同时,市政协全面落实市委招商引资工作要求,高度重视、顶格推进“双招双引”工作。印发鼓励委员参与招商“十条举措”,走访和接待合肥市温州商会、淮北商会等异地商会,发挥政协独特优势助力“双招双引”。一年来,上报备案亿元以上项目13个,签约项目2个,开工项目1个,为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主席会议成员联系推进“淮北群众喝上引调水”等8个重点项目,担任绿色食品等4个产业链链长,通过实地调研、专题调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
深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落实加快皖北全面振兴部署,主席会议成员牵头赴徐州、临沂、商丘等淮海经济区地市政协沟通交流、互学互鉴,协助党委政府深化多层次、多领域结对共建,共促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
此外,为助推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市政协优化主席会议专项民主监督形式内容,形成“督前摸实情、督中找问题、督后提建议、督办重成效”监督新模式。一年来,主席会议成员围绕城市发展、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文旅融合等工作,开展专项监督7次,与相关市直部门“面对面”问政建言,形成《监督建议》报送市委及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市政协铆足干劲,把市委部署的专项任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政协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契合度越来越高、助力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
凝聚共识彰显“政协之为”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市政协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坚持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固团结,推动形成全市上下“一起来想、一起来干”的生动局面。
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经常性联系,畅通有序政治参与和意见表达渠道。一年来,各党派团体参与政协组织的专题调研、民主监督和协商活动500余人次,提交大会发言、集体提案151篇,新型政党制度在政协展现满满活力。
深化团结联谊,增进各族各界感情。加强对外联络,以“抱川市民日”“淮北食博会”活动为桥梁,深化与韩国抱川市的交往;以淮北市对口援藏工作为依托,密切与西藏山南市的交流,在“双向奔赴”中增进友谊、汇聚共识。把握社会阶层结构新变化,加强与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经常性沟通联络。定期走访少数民族界和宗教界代表人士,围绕“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开展调研视察、专题协商,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
界别是人民政协的显著特色,是联系群众的纽带。一年来,围绕“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普法进社区”等主题,以及资助贫困学生、困难留守儿童等方面,开展界别活动35次,推动委员“从界别中来、到界别中去”,以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
增强文化认同是扩大共识的重要举措。举办淮海经济区政协文化文史工作协同合作(淮北)座谈会,淮海经济区10市政协齐聚淮北,开展书画联展、参观考察、共同编撰《淮海历史文化丛书》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文化交流合作。
推动“书香政协”建设,举办8期“委员读书交流”活动,600多名委员和群众参与,营造了同读书、共学习,聚人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广泛传播正能量,用政协语言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淮北故事,《人民政协报》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我市政协工作58篇,《江淮时报》专版报道淮北市政协履职生动实践,《安徽日报》等媒体以“有事‘相’商、满‘淮’幸福”为题广泛宣传市政协特色协商品牌,传播了政协好声音,扩大了淮北影响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新征程上,市政协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奋发有为、砥砺前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北篇章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通讯员 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