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机遇、奋勇争先,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1-9月,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9%、居全省第7位;工业产品销售率99.7%,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速连续15个月保持全省第1位。濉溪县在全省县域投资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一。全市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好”的态势更加明显、“进”的动能持续增强。
二是产业转型提质增效。建立完善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库,储备项目总投资超170亿元。1-9月,全市新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131个。完成工业技改投资98.3亿元,增长42.4%、居全省第5位。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率71.86%、居全省第1位。陶铝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两个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产值分别增长6.4%、20%。
三是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挂牌运营,今年招生64人,合作企业12家,合作项目18个,计划投入研发经费1.5亿元。1-9月,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8%、居全省第6位。
四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3.8%、18.8%。新增城镇就业3.0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76%;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04万人。召开全市除隐患保安全护稳定会议,积极稳妥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保交房、保交楼项目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重点做了九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一系列政策措施,精准发力,提振市场信心。主动为企纾困解难。建设运营市企业服务中心,打造企业诉求、要素对接、政策宣传等多功能平台。系统推进生产要素成本降低,累计为企业降低水电气成本3500万元。加快释放消费需求。聚焦汽车、家电等领域,累计发放各类消费券2090万元,拉动消费约4亿元。大力发展直播电商,1-9月,全市网销额约24亿元、增长10%以上。助力发展民营经济。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7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123件。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累计培育省创新型中小企业249户,省专精特新企业165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户。1-9月,全市民营经济税收同比增长11.3%,居全省第3位。
二、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全年投资目标,把握政策机遇,开拓增长潜力,千方百计推动投资高质量增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招商引资手法步法打法,发挥12个产业招商团和6个驻外招商分中心作用,持续开展基金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平台招商。成功举办第十一届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承办第三届中国(淮北)工业防腐博览会。赴无锡、徐州等长三角地区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邀请宁波企业家代表团来淮考察,对接合作。1-9月,全市签约亿元(含)以上项目171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3个;新开工亿元(含)以上项目146个。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深入落实投资“赛马”、集中开工动员、“红黄绿”亮灯预警等工作机制,坚持“一线工作法”,及时破解影响项目建设的问题瓶颈,国安电厂二期、理士新型储能等项目加快建设,碳鑫科技甲醇综合利用、伊特纳新能源等项目竣工投产。淮宿蚌、淮阜城际铁路加快建设,徐淮阜高速公路、浍河航道整治二期、韩村码头、S235三期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完成投资8.22亿元。1-9月,全市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100%、居全省第1位,投资完成率81.6%、高于序时进度6.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9.4%,高于全省6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夯实投资增长基础。今年以来,全市组织开展重大项目谋划会9次,分行业分领域召开项目谋划“头脑风暴会”44次。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57个,获批中央资金12.91亿元;争取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两新”项目14个,获批国债资金4.24亿元。
三、强力推进产业发展。实行“企业+产业+社会+政府”大兵团作战,打好组合拳,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聚焦四大重点产业,“一业一班”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1-9月,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分别突破70亿元、85亿元、311亿元、290亿元。濉溪县高端铝基复合材料、杜集区矿山机械装备两个产业集群分别获评国家、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立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召开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创新链。深化与中科大、上海交大等高校合作,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64个。1-9月,完成吸纳、输出技术合同交易额分别增长32.4%、332%。稳步推进科创加速器中试基地项目,以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资金链。支持市产投集团组建2亿元天使基金,扶持初创期科创型企业。推动“基地+基金”“产业+基金”,树立“投早、投小、投科技”的风向标。激活人才链。帮助企业找人才、沿着产业找团队,先后赴中国矿大、华东理工、合工大等高校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校园专场招聘会26场,达成就业意向3934人。设立“淮北人才日”,举办首个“淮北人才日”活动,为人才缴存储备金2400余万元。濉溪县、烈山区在南京设立“科创飞地”“人才飞地”,加快长三角创新资源与市内重点企业双向奔赴。
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要改革举措,结合我市实际,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聚焦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管委会+公司”“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改革,园区转型升级考核居全省第3位。1-9月,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726.73亩,处置闲置厂房25.76万平方米。持续创优营商环境。组织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行动,建立入企检查备案制和企业诉求办理挂号制,通过为企服务平台办结企业诉求2163个,办结率99%。创新设立营商环境“红黑榜”“骏马奖”“蜗牛奖”,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10大领域37个合作事项落地落细。持续深化徐淮结对合作,27个合作事项积极推进。制定段园新型功能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徐淮产业合作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物流发展规划,完成青龙山智慧物流园项目可研编制。发挥青龙山无水港、石台零碳物流园、孙疃港等优势,发展多式联运,海铁联运班次增长60%。
五、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整体提升。深入落实全省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工作推进会精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市内涵式发展。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淮北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梳理6大类160个城市更新项目,明确13个片区更新指引。以市场化方式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建设改造项目63个,计划投资4.69亿元。以中心园区建园增绿为重点,建成口袋公园13个,新增绿道12.8公里,建成区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位居全省前列。加强城市精细管理。深化物业管理“三大攻坚”行动,全市514个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业主委员会组建率分别达100%、98.3%。巩固停车功能提升六大行动成果,新增城市停车泊位20054个、充电基础设施3426台,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充电桩全覆盖。加速释放城市活力。实施文化设施补短板工程,提高市、区文化馆、图书馆服务质量,加快“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相山书院”正式启用。全力推动文旅十大工程,夔牛天街—工业博物馆、啤酒厂文创街区改造等文旅项目加快建设,工业遗址改造获评省典型案例。涂鸦桥乐队走红网络,龙脊天路烈山段全线贯通。成功举办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向社会各界呈现了一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体育盛会,展现了淮北活力迸发、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2024年中国国际跳绳公开赛暨全国跳绳联赛安徽淮北站开幕。1-9月,全市接待游客量、旅游收入分别增长7.9%、15.1%,“煤美与共、湖上淮北”城市名片越叫越响。
六、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把乡村全面振兴当作“头等大事”,坚持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一体化推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夏粮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小麦单产504.95公斤、居全省第1位。持续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2个农机研发项目入选全省2024年新型农机装备推广应用项目。新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个,获评省级数字农业工厂4家。坚持以标准化养殖为抓手,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9.7%,肉牛饲养量达4.95万头。加快推进乡村建设。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获批新建10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20个省级中心村;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污水治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92%、45.1%、9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推广“一杯茶”调解工作法。积极推进婚俗改革,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濉溪县移风易俗典型经验做法获中央文明办宣传推广。在全省率先开展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央改革办刊发。
七、扎实做好生态保护。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着力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积极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临涣风电场、大唐储能电站全面开工,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39.8万千瓦,新能源装机总规模占比提升至21.8%。健全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体系,年综合利用量超千万吨、利用率达85.62%。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持续抓好污染防治。扎实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中央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率分别达99.2%、97.4%。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1-9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67.2%,空气质量稳中向好。与商丘、宿州建立跨界水体“共保联治”机制,推进上下游联动一体化治理。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省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淮召开。着力加强生态修复。治理采煤沉陷区项目6个,治理面积6633亩;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0个,治理面积5034亩。我市在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今年6月,在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场,与全国11个城市联合发布“厦门倡议”,生态保护修复成果获充分肯定。
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制定“1+49”政策措施体系,推深做实50项民生实事,不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持续推动教育扩容提质,建成投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所、新增学位3420个,新高考“首考”平稳落地,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化健康淮北建设,抓紧抓实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市人民医院与安徽省立医院合作共建的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项目成功获批。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实施“党建+养老”“物业+养老”“医疗+养老”“家政+养老”等“N+养老”服务模式,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增省级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6家。健全信访工作机制。用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认真倾听民声,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今年以来,共受理群众问题44万余件,办结率99.26%。市长办公会每月听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典型问题,实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全市信访总量下降18.52%,致省以上信访事项下降20.56%,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100%、初次信访一次性化解率96.7%,均居全省第1位。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抓深抓实党纪学习教育,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着力提高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政府。加强政治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今年以来,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9次,专题研讨4次,邀请省委党校教授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专题报告,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升专业能力。针对干部能力方面的短板,要求部门和县区走出去学习,以“抄”促“超”。邀请数字化转型、城市规划、项目谋划等领域专家来淮授课,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项目谋划水平,更好服务经济发展。深化“府院联动”“府检联动”,邀请市法检主要负责同志以案说法,提升政府系统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1-9月,全市行政机关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纠错率10.2%,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改进工作作风。组织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及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现场接受廉政警示教育,增强党员干部遵规守纪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激励党员干部敢于接“烫手山芋”,勇于当“热锅上的蚂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打开工作新局面。
下一步,市政府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结合淮北实际,在深学细悟、宣传宣讲、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争先意识,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抢抓政策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认真解决群众诉求;进一步聚焦发展方向,认真谋划“十五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美好淮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