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选育的柳麦521、柳麦1257、民研186三个小麦新品种于今年6月通过国审,目前已开始大规模销售或进行布点推广。截至9月19日,柳麦521、柳麦1257主要销往黄淮海地区,销量分别达100万公斤;民研186播种面积1万余亩。
据悉,柳麦521、柳麦1257、民研186三个小麦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的审定意见为: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淮河以南稻茬麦区)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记者从研发单位了解到,柳麦521品质达到强筋标准,柳麦1257可很好地应对病害、冻害天气,民研186兼具高产与优质特性。
我市始终坚持科研育种不放松,围绕优质、高产、多抗目标,不断选育更好适应市场需求的豆麦等优良品种,助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搭建现代农业投资融资平台,推行“科研院所+党委政府+平台公司”运作模式,每年为种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引进农业专家马传喜教授团队、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金才育种团队等种子研发团队,集聚种业人才;成立濉溪县种子协会等,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合力打造区域拳头品牌;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推广由技术辅导员对接种粮大户、种粮大户辐射农户的繁育技术推广体系。此外,鼓励民营企业合作发展、做强做大,擦亮淮北良种品牌,为国家种业振兴和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目前,全市持有生产许可证的种业企业有25家,其中民营企业23家,柳丰、永民种业等4家民营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累计育成农作物新品种52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14个,另有20多个品系进入国家和省级生产试验。
记者 王陈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