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濉溪县五沟镇坚持党建引领赋能发展,把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采煤沉陷区水域发展鳜鱼养殖特色产业,全力打造“水产小镇”。带动全镇水产养殖大户、经营主体农户13家,养殖面积6000余亩,人均月增收1000余元,促进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同比增长2.8%,不断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拓宽共同富裕新模式,推动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
党建领航,探索规模养殖。五沟镇因采煤沉陷,形成近万亩优良养殖水面,镇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围绕资源优势,不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2018年引入淮北市金鳜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引导全镇21个村,每村到村衔接资金20万元,共计420万元投入到金鳜湖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张圩村利用1900余亩沉陷水面进行入股,保障土地要素;2023年争取中央循环水综合治理项目支持,进行标准化鱼塘改造,提高水产品规模和质量。公司结合自己的实际养殖技术,引导养殖户走出传统养殖路径,进行“育繁推”结构调整,采用规模化养殖,促进养殖、加工、经营、销售各环节联结,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水产养殖业结构加速调整。
科技赋能,发展高效养殖。五沟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联合企业建立科技特派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引进“广清1号”鳜鱼良种;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引进“江丰1号”斑点叉尾鮰良种;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所科研合作,引进“长江2号”螃蟹良种,加快苗种培育和养殖示范推广。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智能化实时监测与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养殖环境中的水温、PH值等关键参数,实时分析、预警处理,提供精准数据支持,规避养殖风险,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引进智能化设备,通过引入自动控制水泵、增氧机、投料机等设备,依托自动化物联网管理,有效实现能源的节约和减排。同时,还可以实现水产品在线追溯,和国内水产技术专家实时进行技术交流和鱼病在线诊断,水产养殖更加智能化、规模化。
以水养鱼,推动共享养殖。多推动金鳜湖公司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签订“长三角科技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技术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推动鳜鱼的高效养殖和长三角市场拓展。在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的指导下,探索出适宜采煤沉陷区鳜、草、鲢鳙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降低养殖成本,减少鱼病出现,显著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实现每亩养殖成本减少约2000元,亩经济效益增收约3000元。打造水产品牌。通过选择优质的水源和养殖基地,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严格控制养殖环境,加强对水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明确目标市场,突出水产品特色优势,组织产品宣传展销、流通环节参观等活动,提高产品知名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五沟镇鳜鱼养殖规模和区域影响力逐渐扩大,金鳜湖公司荣获“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鮰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技术示范基地”“首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安徽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等荣誉称号。科学利用界沟矿采煤沉陷水面,合理规划产业结构,依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金鳜湖公司每年支付五沟镇张圩村采煤沉陷水面租金19.3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采用聘用村民、鼓励涉水村民土地入股的形式,帮助群众就业28人、入股群众35户,带动群众增收100余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以鱼治水,实现生态养殖。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出具有高营养价值、环保性能的绿色发酵饲料,采用植物性原料和微生物自然高温发酵技术,实现水生物高效综合利用,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通过采用绿色、环保的立体化食物链生态养殖技术,让鱼、水生植物、水体微生物等基本形成食物链闭环,实现水产生物链的平衡,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减少化学药物使用。引进国内先进的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机器,通过微滤机、生物滤池、蛋白分离器等现代化设备,实现养殖水体完全闭合养殖,有效降低养殖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席记者 肖干 通讯员 秦康 李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