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2024-08-09 09:34    淮北新闻网

“快看!那就是牛郎星。”

“哪一个?”

“真笨!你看到银河吗?就那一条宽大的长长的白缎子。”

“嗯。”

“在银河的西岸,你看我手指的方向有一颗很闪亮的星,它的两边还有两个小星星,形成一条线。看到没,那就是牛郎用扁担在挑着两个孩子去见织女呢。”

“噢,我看到牛郎星啦!”

立秋后的一个夜晚,清风朗月,星河璀璨,我们在自家的院子里,姐姐教我认识星座,虽然她也是个孩子,描述的不一定准确,但对于幼时的我,是那么新奇,那么兴奋。我们调动所有的想象力,去寻挑着孩童的牵牛星,去觅心灵手巧的织女星。

姐姐的眼睛放着奇异的光彩,那么深邃、神秘且澄澈,透着一个青春少女的纯净无邪。

奶奶坐在木椅上,漫不经心地摇着竹扇,念叨着:“七月七,牛郎织女鹊桥会,有雨没雨看天气。”

姐姐抢着说:“难过了呗。传说,织女是天上给神仙织衣服的仙女,她爱上了凡间放牛的牛郎,便偷偷下凡和牛郎结了婚并生下一对儿女。但是人神恋爱是违反天条的,玉帝命令织女必须离开牛郎。牛郎在看到妻子被抓走后,便用扁担挑着一对儿女去追织女。眼看就快要追上了,王母娘娘用金簪在他们之间划出了一条银河。但牛郎织女坚贞的爱情还是感动了王母娘娘,便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晚上在鹊桥相会。”

原来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我开始盼望秋风白露的七月七,浩瀚银河,仙鹊架桥,牛郎织女千里相会,共诉相思,卿卿我我。

“你们躲到葡萄架下,就能听见牛郎织女说悄悄话了。”奶奶在给我们出“坏点子”呢。

“真的吗?”葡萄架在我心中一下子从一个可乘凉可摘果的地方变成了有魔法的地方。于是每年七月七日,我和姐姐都会躲在葡萄架下,想听一听天庭里传来的私语。

“奶奶,奶奶,你小的时候,七月七日都干什么呀?”我和姐姐左拥右抱,紧紧地缠着奶奶的胳膊,挤进她的怀里。

奶奶宠溺且幸福地笑了,看了看星空,记忆穿越时间的隧道,回到奶奶的青葱岁月。

农历七月初七当晚,家家户户纷纷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察天观云,希望能捕捉到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踪影。好奇的姑娘少女躲到葡萄架下竖耳聆听,想要听到牛郎织女说的悄悄话。也会在庭院中置放一张供桌,摆上酒、茶、水果、糕点等祭品,女孩子们扮相庄重,穿着得体,在案前焚香礼拜,去祭拜牛郎织女,祈祷自己能有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祭拜完毕,女子们围坐在桌前,喝茶吃糕点,谈论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故事。也有女孩们在这晚取七根针、五彩线,望月穿针,看谁穿得快,会被称赞为巧手、巧姐、巧媳妇,颇有趣味。

那时的奶奶还是个俊俏的少女,没有染霜的鬓发和褶皱的皮肤。她是大户人家的千金,从小读过书,琴棋书画皆通,善女红,受过良好的教育。回忆过往,她的脸上泛着红红的光晕。我和姐姐听得如痴如醉,随着奶奶的话语浮想联翩。

长大后才知道,七月初七七夕节,又名七巧节、乞巧节、双七、七姐诞等,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极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因为参与者主要是少女,其活动最早为乞巧,所以这天也被称为“女儿节”或“乞巧节”。七夕节也是所有华人和东亚各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时七夕,人们有乞巧、拜织女、拜魁星、种生、吃巧果、月下穿针、投针验巧、喜蛛应巧等习俗,比如投针验巧,七月七中午,女生用瓦盆盛水放在太阳下面晒,待水面形成水膜后,将绣花针投入盆中,并观察绣花针的影子来判断得巧与否。如果针影子是花朵、鸟兽剪刀等形状,则被定为得巧。如果针影极其笔直如筷子,或粗如纺锤,则是笨拙的表现。

我国疆域辽阔,七夕节民俗各地多有不同。在广东,人们在七夕前,将小豆、小麦、绿豆等浸泡碗中,等它长出数寸的嫩芽,在七夕当日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作为一种得子得福的象征,七夕之夜便在厅堂中摆放八仙桌,供拜织女。西南地区的姑娘们,有提取树的液浆,加水洗发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使人头发乌黑亮丽,年轻美丽,能找到心怡郎君。胶东地区有在七夕拜七神姐的民俗,妇女们穿上华服,齐聚一堂,盟结七姐妹。香港不少家庭也仍保留着七夕购买“七姐衣”于当晚祭拜七姐的习俗。台湾七夕是七娘妈的诞辰,七娘妈是儿童保护神,床母是幼儿的保护神,台湾人在这一天有拜床母的习俗。

除了这些习俗,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诗词中的七夕,极具文化内涵与浪漫色彩。最有名的当首推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小词用情深挚,婉约蕴藉,金风玉露,柔情似水,如梦似幻,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

居其次的应是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是对爱情的一份美好悸动,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于千万人之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吟诵着古诗词,不由得想起那位历史上唯一生于七夕、死于七夕的“千古词人”南唐末代君主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的词风或绮丽柔靡,或哀婉凄凉,意境深远。如果用一句话来代表李煜,那应该是“春花秋月何时了”。他一生的经历是别人无法比拟的,极富传奇色彩,坐拥千里江山,享尽荣华富贵,最终历经国破家亡,受尽屈辱,在七夕这天被赵光义毒死,连死都死在这么一个浪漫的节日,也算是有始有终,这一生都这么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古往今来,唯有爱情的主题永远鲜活。有浪漫至死的南唐后主李煜,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有梁祝化蝶,千年情缘,如梦如幻。他们的爱情如同那斑斓的蝴蝶,历经风雨的洗礼,终在彩虹之巅翩翩起舞,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对才子佳人,一曲高山流水,编织出了一段传世佳话;他足踏莲花而来,吟唱着古老的情诗,走过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他的诗幽怨而孤绝,字字惊艳,句句惊心,瞬间便穿透那一世,他就是仓央嘉措,他说:“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撒哈拉,这是三毛与荷西的爱情……

读着诗词和传奇的爱情故事,想象着其中的画面,不禁想起少年时初听故事的那个晚上。铺开思绪,将往事绽放,一缕缕,一段段都在记忆的深海里浮现。静寂的初秋,夜色正浓,月光洒地,满天繁星。在小院里,我和姐姐躺在月光下,听虫鸣私语,听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与七夕有趣的习俗。秋风微凉,紫薇花香阵阵,绿竹簌簌,暗影重重,四周一派阒寂。

后来,葡萄架下,夜听天河的姐姐出嫁了,追逐着她的爱情,嫁到了长江的那一边。再后来,奶奶也离开了,在一个月色如银的深秋,花香满院,夜静月明风细,一颗流行划过天际,我知道奶奶化作了一颗星星,在空中看着我们,保佑着我们。原来十七岁的奶奶,第一次遇见爷爷,爷爷是那样高大英俊且贫穷,但是奶奶的妈妈不同意,可奶奶死活都要随了爷爷去,从此父母与女儿断绝关系,为了爱情至死不渝的奶奶,一辈子怀着愧疚与幸福生活着,爷爷奶奶的爱情也成为村里人流传的佳话。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今七夕又来到,被誉为“中国的情人节”的七夕,又会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在这世间演绎呢。

瞧!大街上,各种迎接七夕的标语广告格外醒目。花店前“花作鹊桥,与爱相拥”;钟表店写着“钟情隽永,分秒铭心”;售楼部“双向奔赴,就此安家”;珠宝店“牵牛织女星,化作指间钻”;旅行社“跨越灿烂星河,同游锦绣河山”……别说,这些编者也真是别出新意,文采斐然,极致走心。

眼前,街道旁,花店旁里,都被馥郁馨香的玫瑰点缀着,衣着鲜丽,珺璟如晔的青年情侣,手捧玫瑰,仰望秋天梅子味的晚霞和葡萄酒味的星星,溢着蜜一般的甜。和着五彩霓虹、华丽如白昼的街道,在流淌柔情乐曲的映衬下,勾勒出一幅流光溢彩的现代派油画,令人怦然心动,青春焕发。愿你笑靥如花,愿他温柔如初,愿你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七夕,愿所有的爱情都能被岁月温柔相待。

今晚,我买了巧酥、水果,带着故事和满天的星辰,皎皎明月,与小辈们一起乞巧、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也学一学古人月下穿针、投针验巧,体验一把中华传统节日厚重风雅的底蕴。( 沈兴梅)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