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立足县域强特色,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将打造高品质示范道路作为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赋能“路衍经济”,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示范带动创品牌。濉溪县围绕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目标,统筹城镇交通和美丽乡村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组织实施、高水平推进建设,全面推进“畅、安、舒、美”品质示范路建设。科学编制创建方案,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全县创成杨临路、王朱路等“安徽省品质示范路”8条,铁佛镇、临涣镇获评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镇,铁白路中段、张黄路被命名为“市级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形成品牌效应。
精心管养增颜值。坚持精养强管护好农村公路,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建设品质,建立健全县级交通工程质监监管机构,强化安全设施“三同时”和工程联合验收制度全面加强衣村公路质量安全监管,全县农村公路监督覆盖率、工程质量合格率、工程交工验收率均达100%。充分利用旧路资源,避免高填深挖,完善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防排水等附属设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运营养护成本;全面推行“路长制”,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村公路管理网络,11个镇均成立公路管理站,细化职责分工,优化考核和奖惩机制,压实管养责任。加快“建管养运”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广使用“四好农村路”专管员巡查APP。多方筹集资金,加强科技治超,基本形成动态称重检测监控国省干线公路全覆盖、主要农村公路超限车辆通行较多的路段重点设置的布局,从人力治超向科技治超转变。开展路况评定自动化检测,以建设“精品路”、争创“示范路”、确保“安全路”为目标,稳步实施养护提升工程,稳步提高养护标准,县道、乡道、村道列养率100%。实行“差别化”分级分类养护,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和效率。加强公路两侧造林绿化和原生植被保护,促进农村公路与沿线生态环境自然和谐,“畅、安、舒、美”农村公路比例大幅提升。加大路域环境整治力度,清除公路沿线垃圾杂物、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和各种路障,清除违章户外广告,确保路域环境治理取得实效。
串路成链促发展。坚持公路围绕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转,将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历史人文等元素融入农村公路建设、管养全过程。把农业产业链、居民生活点、自然风景线及红色旅游资源等重要节点有效串联起来,打造一批特色精品路线。依托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铁佛镇、临涣镇将千年银杏古树、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文昌宫、临涣革命烈士纪念园、临涣老街等沿路经济产业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有效带动沿途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稳步增长。郭小路作为联系县城核心区域和高铁西站片区的主要道路,充分发挥“致富路”作用,助力濉溪镇获评省级“电商强镇”。四铺菊花小镇、西瓜小镇和红色文旅等项目出圈出彩。
随着一批批脱贫致富路、文化旅游路、产业助力路的修建延伸,濉溪县越来越多的镇村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同时,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城镇公交一次性全部开通,完成县、镇、村公交化客运全覆盖,实现“进城一块钱,全县一个价”,获评“安徽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5A级(最高级)评价等级,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深入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探索“交邮合作”新模式,建成县级物流中心1个、镇级运营中心9个、村级邮乐购站点235个,覆盖全县213个行政村,日投递里程超2800公里,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首席记者 肖干
通讯员 王娣 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