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色临涣”建设驶上快车道 ——临涣镇发力服务兴镇产业强镇

2024-06-13 07:26    淮北新闻网

2023年以来,在濉溪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临涣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干群拉高标杆、苦干实干,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坚定不移走服务兴镇、产业强镇、城乡和谐、创新驱动之路,扎实做好强信心、防风险、惠民生、推改革各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社会繁荣进步的良好局面。

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坚持市场与政府协同发力,传统产业与新增长领域共同支撑,工业经济提位加速,经济“稳”的基础更加扎实。2023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6亿元,同比增长205.9%;规模工业产值18.7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7%,战略性新兴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40.5%,蓝艺新型建材工业产值实现翻番,获评“弹性地板行业十大知名品牌”,金环电器油浸干冷混合式变压器被认定为“省级新产品”。坚持全员招商与产业链招商同步发力,推动招商引资提量增质。主动对接在外优秀人才资源,充分挖掘优质项目信息,常态化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2023年,围绕文旅开发、工业制造、农业养殖等领域新签约项目1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落地,带动300余人就业。总投资7.5亿元的华电临涣风电场实现项目年初签约、开工、年底全容量并网。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资金项目、和美乡村建设全力完成,包浍河治理、沱浍河航道整治项目土地征收工作稳步推进,镇敬老院项目顺利完工、投入使用。牧腾农业皖北黄淮山羊高床育肥、山河牧业智慧牧场改造、聚源渔业循环水养殖等一批农业项目建成投产。持续释放需求潜力,举办“农特产品展销会”“非遗花灯展”“龙王集”年货节、2024五一畅游临涣古镇系列主题活动、红色文化旅游节等系列聚人气、促消费活动,带动商户收入增长近40%,节会经济优势不断放大。临涣老街入选“安徽省后备箱工程基地”,获评“皖美消费新场景”。

全力以赴强农业,乡村振兴加速推进。统筹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改,筑牢粮食安全红线,做好“一颗瓜、一杯茶、一只羊、一个饼、一块肉、一枚蛋”的“六个一”土特产文章,生猪生产、蛋种禽存栏稳居全市第一。龙邦家庭农场荣获“国家级生态农场”。聚源渔业、牧腾科技、俭越农牧再添发明专利3项。牧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安徽科技学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黄淮山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研究实验室。全力实施动态监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筹集130余万元资金,帮助500余户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扩展增收渠道。着眼就业扶贫,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工作。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700余个,发动6家企业设立扶贫岗位52个。投入360万元建设铚城标准化厂房,带动100余人次就业。积极调动村集体内生动力,项目集中、资源共享的体制机制活力加速释放,“村村联合”抱团发展新模式推动集体经济提速提质,联合发展公司年度营收突破10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实现翻番增长,

全力以赴塑品质,镇村面貌焕然一新。以“空心村”治理带动土地更加集约高效利用,高质量编制陈口、沈桥、梁庙等7个村庄规划。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1149座户改厕顺利验收,常态化管护服务更优。打造徐庙中心村省级和美乡村、沈圩刘庄中心村市级和美乡村,完成29个美丽宜居自然庄创建,荣获全市“四好农村路”示范镇。开展镇容镇貌提升行动,锚定重点、靶向发力,改造铚城大道和蹇叔大街市政管网,修复破损路面,拆除违章建筑,有效遏制乱搭乱建行为。助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融的文化旅游服务型强镇,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加大街区车辆停放管理。改建游客服务驿站,增设旅游公厕1座,增加停车位100余个,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全力以赴办实事,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常抓不懈民生保障,努力惠及全镇更多人民。2023年,新建老年助餐点3个,养老服务站3个,为17户困难群众改造危房,新增就业1000余人,组织培训500余人次,培育“小老板”200余人次。获评“全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怡心茶楼工会驿站获评全国总工会“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镇关工委获评2023年度全市“五佳先进集体”,“街嫂茶室”负责人杨延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 主办古镇品牌大型系列主题活动30余场。举办民俗踩街、村BA篮球赛、广场舞等乡村文体活动10余场,送戏下乡25场,年接待游客量突破65万人次。应邀在大运河交流会、长三角古镇发展论坛、国际茶博会等平台唱响新时代临涣古镇好声音。获评“安徽地标美食名镇”、安徽16城宝藏目的地。临涣村入选安徽省“精品主题村”,文旅动能加速积聚。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运用“党建+信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荣获“省级金牌调解组织”称号;“一杯茶”七步调解法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临涣派出所荣立“公安部集体一等功”,镇域治理跑出“加速度”。古镇人气更旺、百姓口袋更鼓、群众生活更幸福,开启千年铚城之铜、隋唐运河之绿、淮海战役之红、饮食文化之白、民俗文化之青、慢煮生活之茶的“六色临涣”建设新篇章。

首席记者 肖干 通讯员 蒋晓莲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