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开创新时代政协工作新局面。2023年以来,十一届濉溪县政协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全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聚力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协商议政体系、增强民主监督实效、加强“两支队伍”建设,积极履职、主动作为、锐意进取,各项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
树牢政协之“政” 笃定履职方向
一年来,濉溪县政协牢牢把握人民政协的政治属性,更加自觉地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协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切实担负起“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
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把中央和省、市、县委对政协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实,始终坚持重大问题、重要工作向县委请示报告,重大协商活动邀请县委、县政府领导出席,重要调研、会议等工作主动向县委汇报,将政协工作主动融入全县发展大局。
把稳政治方向。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建立以县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引领的常态化学习机制。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切实把成果转化为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建和履职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落实党组成员联系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双联系”制度,压紧压实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勇担政协之“责” 服务发展大局
立足专门协商机构职能定位,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广开言路、广集众智、广求良策,以“高言值”展现政协作为、体现政协担当。
助力高质量发展。紧扣县委全会决策部署,围绕基金招商、基层卫生健康等课题开展专题调研6次,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6篇,提出科学可行意见建议22条,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召开“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题协商会,组织委员提出意见建议18条。将县政协十一届二次全会集体提案《运用研学旅行“小杠杆”撬动文旅融合“大发展”》作为一号重点提案,加强跟踪督办,组织召开协调座谈会议5次,推动全县研学旅行大会召开,助推全县文旅融合发展。
助推营商环境优化。聚焦全县营商环境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3次,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精准提出对策建议。开展“为企纾困、助企发展”专题走访活动,组织召开全县外贸企业座谈会,将会议协商成果报送县委、县政府参考。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举办侨胞企业联谊活动。
助力全县重点工作。组织精细化工和氢能产业专班开展走访企业调研活动,多次开展外出招商,召开督办协商会。推动濉溪古城二期·溪水长街项目正式开放,在城市更新、凤栖湖综合治理、八里征迁安置等全县重点项目上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彰显政协力量。
秉持政协之“要” 广泛凝聚共识
县政协发挥政协团结统战功能,在汇聚力量上“春风化雨”,在争取人心上“润物无声”,注重拓展团结面、画大同心圆,奏响服务濉溪发展最强音。
扩大参与增共识。围绕发挥工商联界别优势课题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务实建议。通过召开政情通报会、开展联合调研、加强走访联谊等方式,发挥党派团体作用,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党派团体共提交集体提案15件,大会发言12篇,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
联谊交流聚共识。组织40名委员参加省政协“三级委员联动读书班”活动。接待外地政协来濉考察医共体建设、红色文旅资源融合等工作18批次,积极对外展示濉溪、推介濉溪。组织民族宗教场所规范化管理情况视察活动,加强与宗教界人士沟通交流。
服务群众凝共识。围绕“暖民心”行动实施、学前教育发展等民生课题开展监督式视察,听取县直职能部门工作通报,梳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助力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发挥委员专业特长,连续23年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让群众得实惠、真受益。开展扶老济困、捐资助学等爱心公益活动30余次,累计捐款捐物35万元。
激发政协之“力” 打造履职品牌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经常性工作,不断丰富创新履职载体、完善履职方式、增强履职实效,打造了一批成色足、亮点多、聚共识的履职品牌。
提案工作提质增效。通过“领导点”“群众提”“委员谋”方式,确定集体提案培育选题10条。实行“带案督办”,开展提案质量和提案办理质量“双向评议”工作,提办双方满意度持续提升。
文史工作创新发展。围绕非遗文化资源挖掘保护等开展调研视察,召开专家座谈会,提出意见建议12条。发挥文史研究员队伍作用,编写文史资料50余万字。开展文史类宣讲21场次,举办《红色濉溪》新书发布会。
协商品牌持续擦亮。形成“确定议题、专题调研、协商议事、组织回复、成果转化”“五步协商工作法”,开展协商活动25场,协调解决群众身边事40余件。把“请你来协商”从会场移到群众“家门口”,搬到田间地头,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新模式。
夯实政协之“基” 加强自身建设
坚持固本强基,聚焦委员履职能力提升,激发委员履职活力,扎实推进“两支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以“一线思维”“一线标准”高效履职,用实干担当书写委员履职精彩答卷。
委员能力持续提升。举办“新时代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50名政协委员参加培训。选派20多名委员参加全国政协、市政协和县委举办的各类培训。实施委员履职量化考核制度,表彰优秀政协委员22名,优先安排参加培训,激发委员履职热情。
委组效能持续释放。实施“委组工作质量提升年”行动,提高政协工作“关键少数”的履职能力。加强走访联系,推动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文化艺术、医药卫生、科技科协委员联络组开展的文艺展演、义诊、宣讲等活动广受好评。
机关建设持续加强。认真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开展专题学习15次,组织“三问三查”研讨交流5次;深入联系镇村宣讲理论政策6次,开展实地调研16次。以建设“四型”机关为目标,建立传帮带机制,提高工作效能。以开展围绕“五大”要求、“六破六立”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破除思想积弊,树立实干导向,不断提振抓工作抓落实的精气神。
首席记者 肖干 通讯员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