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濉溪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2021年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第十次全国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综合服务保障,筑牢文学发展基础,营造浓厚文学氛围,创作优秀文学作品,聚焦时代强音,书写奋进力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推进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抓实硬件保障
打造全民阅读空间
濉溪县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学事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阅空间、搭好读平台,让群众在惬意的阅读空间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升华心灵。投资近6亿元建有“国家一级文化馆”、图书馆、中国好人馆、体育馆共15000多平方米。其中,图书馆面积5500平方米,功能配套齐全,藏书13万余册,订阅报刊杂志280种;另有视听文献8.5TB,电子书刊20余万种。投资2300多万元维修的古睢书院距今已有177年历史,内设文学馆、濉溪作家专柜,藏书3万多册。全县213个行政村,共建有农家书屋235个。每年更新、添置新书投资近50万元,40多万人受益。
濉溪县作家协会办公条件名列全省同级协会前列,有120平方米的办公室、150平方米的会议室、190平方米的读书吧,作家协会党支部与社区共建7个开放式党校,为传播党的理论政策提供了平台,也为文学创作、文学交流、协会管理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完善软件服务
提升文学创作水平
濉溪县建立健全文学管理各项制度,强化组织和档案管理,确保文学采风、创作、交流等活动有条不紊开展。建立濉溪作家微信工作平台,为会员联络、信息发布、成果交流、宣传推介、权益保护等提供线上服务。建立作家协会会员档案,并把文学创作成果作为会员档案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科学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加大中青年文学人才培养推介,对积极参加作协活动、成果显著的,及时予以表扬。积极开展文学作品交流研讨、创作采风等活动,为会员加强学习、交流互鉴创造条件。加强会员职业道德建设,畅通个人会员入会渠道,及时吸纳优秀文学艺术人才入会。
与此同时,全县广大文学爱好者坚持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挖掘县域特色文化资源,深入基层、扎根人民,潜心创作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先后出版散文集、诗歌选集、古诗词集等各类文学作品集数近100部,一批优秀文学作品被国家和省、市级报刊发表或转载,涌现出陈李林、耿汉东、高翔、梁作成等一批老中青作家,王利雪、邹浩、兰秋、杨云等青年新秀,这些作家忠诚担当、专业精深、善于创作。县作协主席梁作成被编入《中国新时代诗人辞典》,他的第四本诗集《白贲》被浙江义乌中国当代诗人馆收藏。王颖《燃烧的浍河岸边》获2022年省政府文化类三等奖;青年诗人薄小凉的诗作两次荣登《诗刊》“双子座”栏目,引起文坛高度关注;王兰秋、邹浩代表濉溪县作家协会参加了《诗刊》组织的第十一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暨“新时代·新征程·新安徽”安徽省青年诗人改稿会。同时,其他文艺作品创作也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出版发行《濉溪非遗》《淮北大鼓》《夏派唢呐研究与传承》等非遗专著,为传承和发展淮北地方优秀文化作出贡献。原创小戏《新王婆骂鸡》《分树》入选2021年和2022年安徽省剧本孵化项目,小戏曲《代表》在《安徽群众文化》发表。原创作品民乐小合奏《喜讯传北京》荣获“首届长三角民族乐器创作大赛”金奖。红色情景剧《勋章》、淮北琴书《和谐家庭幸福多》、小品《夕阳情》三次入选淮北市文明委“我们的节日”栏目,并对外现场直播。
加强载体建设
丰富基层文学活动
濉溪县历来注重文学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推进民间文学社团、诗社等文学载体发展,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文学创作、学习交流、成功展示的舞台,从县城到乡镇到村居、厂矿企业,从机关到学校,各类文学社团凝聚一批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文学爱好者。重点打造文学刊物,1988年创办了濉溪县诗词楹联学会会报,这是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县级诗词刊物,现为《濉风溪韵》,读者遍及省内外;1990年创办了《濉溪文艺》和《石榴花》;1992年濉溪县成立了丑小鸭文学社,创办了《天鹅湖》文学报,培养了一大批作家;2022年创办了《濉溪作家》季刊,并在中国作家网注册,并成为安徽省内唯一一家县级内刊,以当代诗旌栏目迅速积聚了全国各地著名诗人。濉溪中学、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濉溪职业技术学校、濉溪新城中心学校、岳集中心学校等城乡学校建立20多个文学社,校刊达到27家。建立“青少年文学创作培训基地”“农民作家创作基地”4处,培训文学爱好者10000多人。
为扩大文学活动覆盖面,濉溪县创新推行文学共建模式,整合共建双方资源优势,聚焦推荐作家作品、文学创作、文学教育等方面,开展业务交流、人员合作培养等活动,共同促进文学教育提升,推动濉溪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县作家协会与濉溪中学、城关中心学校、濉溪口子实验学校、县税务局、县人武部、古睢书院、临涣茶馆、五铺农场等单位结成文学共建单位,先后开展研学采风、作家赠书、文学讲座、联合征文等特色鲜明的文学活动22场次。县文联、县作协组织“全省作家看濉溪”、举办文学创作研讨会以及文学讲座、改稿会等,与省内外50多个县区市文联、作协建立广泛联系,先后组织县作协会员赴宿州市埇桥区、泗县,江苏沛县、安庆市桐城等地,开展文学交流学习,提升文学创作和管理水平。
濉溪县是孔孟思想传播之地,是老庄等经史子集典范浸染的故土,是一个文渊文脉流淌不息的文学热土,千年文脉赓续不止,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县情,注定了濉溪文学必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蓬勃发展、大放异彩。
记者 吴永生
通讯员 毕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