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涣棒棒茶 文化底蕴深

2023-04-13 08:35    相信新闻

临涣棒棒茶,全国独一无二,取六安和祁门红茶茶梗制成,形如棒棒,因此得名。茶梗泡茶,应为茶之下品,可在临涣古镇,却泡出了独有味道,也让一向被视为“下脚料”的茶梗实现了绝妙的“逆袭”。

临涣人的饮茶习惯沿袭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正如已故张云波老师在《临涣棒棒茶赋》中所提:“露天茶摊始于两晋,搭草茶棚延于隋唐,临街茶舍兴于宋元,馆饮习俗盛于明清”。2017年,临涣古镇茶饮习俗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俗话说:“茶好不如水好”,临涣的泉水最宜沏茶。临涣古镇下有回龙泉、金珠泉、饮马泉、龙须泉四大古泉,临涣泉水张力极强,沏泡的茶水“高出杯沿而不溢,悬浮硬币而不沉。”茶梗经临涣泉水沏泡,便会产生雾气结顶、色艳味香、入口绵甜、回味无穷的奇特效果,由此打造出了临涣棒棒茶独特的品味,演绎了一代又一代连绵不衰的饮茶习俗。

临涣现有茶馆十余家,每日招待茶客一千多人。一大早,薄雾还笼罩着老街,茶楼前的大灶已咕咚咕咚地冒着沸腾的水汽。茶楼老板将破旧的门板卸下、将红红的炭火烧旺,老茶客们三三两两依时造访,递上一块钱,老板便从桌上的茶桶里抓起一把干草般的棒棒撒进茶壶,提起一把水烧得滚开的铝壶,茶香飘起,临涣新的一天开始了……茶馆一般早晨五点开张,晚上十点封炉。每天来此品茶闲谈的茶客大都是本地上了些年纪的人,无论是一双摁着旱烟袋的手,还是一只被捧起的茶碗,举手投足间尽显仙风道骨。对于热衷于茶馆的老茶客们,去茶馆喝茶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份念想、一种习惯。茶馆装点了他们平淡的生活,也温暖了那些渐行渐远的岁月。梆子声伴着略带沧桑的唱腔,在腾起的茶雾中,快步奔走的茶房,细啜慢品的茶客,手挥五弦的老人,所有的烦恼与疲劳早已烟消云散,一个廉、美、和、敬的境界呼之欲出。

临涣茶馆在过去还是调解群众纠纷、评议是非的场所。“走,到茶馆评理去!”这是群众发生口角或打斗后必讲的一句话。到茶馆评理的双方进入茶馆后不再打骂,可以无拘无束地陈述事件经过和自己的理由。茶客们一边品茶一边倾听双方的诉说,氤氲茶气中,自然就少了戾气。近年来,濉溪县充分利用临涣茶馆调解文化,倾力支持打造“茶馆调解”品牌,大力推广“一杯茶”调解法,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截至今年2月底,全县参照“一杯茶”调解法,建立了255个“百姓说事点”,着力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实现站点全覆盖、服务零距离。

一碗棒棒茶,揣摩人生百味。临涣人的饮茶不仅停留在止渴的生理满足上,更是作为生活方式和文化情调糅进了每一个日子。如今的临涣古镇,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伴随着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千年古镇、水韵临涣”的金字招牌将不断被擦亮。

记者 吴永生

通讯员 刘雪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