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上午,濉溪县濉溪镇蒙村的古庙会上热闹非凡,农产品和小百货琳琅满目,油饼、面皮、烧饼、煎“毛蛋”等各种小吃散发着诱人香味,赶集的村民和游客穿行在各个摊位前,选购心仪物品,“这案板多少钱?”“小石磨看着真得劲儿,稍大点的这个多少钱?”现场,熙熙攘攘、人气高涨。
“蒙村古庙会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每年阴历二月二十六至二十八这三天时间,吸引着四里八乡的村民前来赶大集。”蒙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张文举热情地介绍,今年的古庙会特意延长了时间,从3月11日至20日,共十天。古庙会还邀请了专业文艺团体进行马术、飞车、马戏等表演,不仅丰富了蒙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推动了各方物资交流,吸引外来游客,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乡村集市在乡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附近村民结伴而行,一边挑选心仪的物品,一边感受久违的热闹氛围。慕名而来的游客在大集上逛一逛,不知不觉间手里就多了些“稀罕”物件。“集上的东西便宜得很,这个小木马才25块钱,还有这桃木雕刻的生肖,五块钱两个!”趁着休班从市区赶来的刘女士展示着手里的“战利品”。
庙会上,玉米饼、臭豆腐、烤面筋、炸串等特色小吃不胜枚举,服饰、玩具、百货等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旋转木马、小火车、彩虹滑道等游乐项目充满童趣。在马术表演现场,演员们在马背上将《三英战吕布》的场面酣畅淋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场面宏大,惊心动魄,赢得阵阵叫好声。
“我和老姐妹从市区过来,就是想感受一下古庙会的热闹。买了点特产,看了马戏和马术表演,心情特别好。”从贾女士的话语中不难发现,蒙村古庙会已然成为了市民游玩散心的“打卡地”。
“俺家老头子做了50年的小马扎、小板凳了,牢固结实又耐用,一上午卖出了十多件,生意还管!”正在用砂纸打磨小板凳的76岁老人徐若梅告诉记者,这些木制物件都是她和老伴辛苦制作的,平时也没有很好的售卖时机,趁着蒙村古庙会,他们专门从相山区渠沟镇钟楼村赶来。
大集回归村民生活,群众购物更加便利,摊主们也有了稳定营生。记者注意到,许多摊位前顾客一波接着一波,从摊主们喜悦的笑脸不难看出,古庙会带给他们满满的收获。据统计,几天来,蒙村古庙会单日人流量近万人次,生意好的摊位,流水可达千元。
“蒙城古庙会浸透着淮北的风土民情,既是一种地域民俗文化传承,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张文举真诚相邀,“本周末(3月18日至19日)是我们蒙村古庙会主会的日子,届时还会有大型演出和戏剧表演,感兴趣的市民朋友不妨带着家人,一起来感受一下现场的热闹!蒙村,欢迎大家!”
记者 徐志勤 实习生 孙一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