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最艰苦的地方,去磨练自己,奉献青春,建功立业,我想这才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有的样子……”9月9日晚,由中宣部、教育部主办的《闪亮的名字2022——最美教师》发布仪式在央视播出。安徽省安庆市韩龙老师,从全国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10名全国“最美教师”中的一名,也是2012年至今,中宣部表彰101位全国最美教师里安徽唯一的一名教师。
记者了解到,韩龙是土生土长的安徽淮北人,毕业于安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从一名怀揣着音乐梦想的普通大学生嬗变成屡获嘉奖的部队文艺兵,韩龙用了4年。从前程似锦的职业音乐人转行成为扎根基层的乡村音乐教师,韩龙用了8年。一年援疆,三年援藏,从青春年少,至而立之年,韩龙义无反顾地做出数次坚定的抉择。
携笔从戎,报效祖国
韩龙1986年出生于淮北市。凭借着对音乐近乎痴狂的热爱以及对教师职业的崇拜,2004年从淮北第九中学毕业后,韩龙考取了安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大学如我所梦想的那样,里面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像跳动的音符,处处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韩龙说,“那时候初入大学的我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每天都在享受着音乐带给我的幸福。”
2005年,学校下发了关于国家征集大学生士兵的号召,他毅然报名入伍。因具有音乐特长,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特招为一名文艺兵,成为了乐团创作员和首席小号手。别样的军营生活,开阔了韩龙的创作视野。不断学习求教,也带给他更多的创作灵感。服役期间接连创作了《战友今夜就起程》《士兵颂歌》等10首军旅作品,在部队和战友中广为传唱。“大学和参军的经历不仅磨砺了我的体魄和意志,也为我后来圆梦教师埋下了希望的种子。”韩龙说道。
不忘初心,扎根教育
两年的军旅生活转瞬即逝。退伍后,韩龙重返母校,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学习作曲理论。大学毕业,韩龙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开办了一家艺术培训中心。2016年,韩龙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招聘消息:招聘乡村学校合唱团志愿者教师,义务为安庆市一个贫穷、偏远的乡村学校的孩子教授音乐合唱技巧。韩龙立即申请并获准。
在半年义务教学工作中,农村孩子朴实的模样和渴望音乐的眼神深深打动了他,韩龙的内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悸动。他立志成为这个乡村的音乐教师,永远留在这里教授孩子们音乐,并带领他们走出大山,奔赴更加美好的生活。当年,韩龙顺利通过安徽省教师编制统考,成为了这所学校一名在编的正式音乐教师。自此,韩龙终于实现了他的教师梦,他的人生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投身边陲,援疆育人
2018年初,韩龙得知党中央发出的援疆号令,毅然报名。虽然家人不情愿,但韩龙耐心解释,最终打动了他们。当年的9月1日,韩龙暂时结束了两年的乡村教师工作,踏上了援疆支教之路。茫茫戈壁,一望无际,环境和生活截然不同。韩龙在忍受孤独的同时,也在克服接二连三的不适应。但军人出身的韩龙不怕苦,他在艰苦的环境和生活中不断挖掘,音乐的灵感汩汩而出。也是在这一年,他带领着新疆唯一一支参赛队伍,演唱他的原创歌曲《石榴红》,一举斩获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二等奖。
在援疆的一年中,他在与新疆和田皮山县高级中学师生的朝昔相处中结下了深厚友谊。这方水土也滋养着他,让他的心灵更丰满,内心更敞亮,格局更开阔。韩龙始终以歌唱民族团结为己任,在担任学校的团委副书记和音乐教研组长期间,尽职尽责,亲力亲为,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高考人才,策划了学校各种大小文艺活动20余场,完成了音乐公开课40余节,带出了5位民族音乐教师徒弟,为新疆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青春的活力,奏响了一曲民族团结之歌。
情满西藏,颂歌时代
2019年7月,结束援疆工作后,韩龙回到了家乡,与久别的家人团圆。那些天,韩龙为弥补心中的愧歉,带年幼的孩子们做游戏,陪年迈的父母聊家常,给心爱的妻子分担家务。那是他们一家人一年之后享受到的最幸福的时光……
但很快这种温馨、团圆的氛围就因为韩龙的又一次抉择而散去。当年8月,韩龙得知教育部正在征集援藏教师,没有丝毫犹豫,他又报名加入了为期三年的援藏队伍。启程前夕,儿子含泪问他:“爸爸,你才回来,怎么又要走?你啥时再回来?”韩龙的眼里也有泪,他抱着儿子说:“爸爸要去很远的地方教书,那里的孩子们缺少老师,所以更需要爸爸……”
2019年8月26日,安徽援藏教育工作组46名援藏教师奔赴西藏,韩龙再次告别了亲人,怀揣着梦想和使命踏上了自豪的援藏征程。这是韩龙三十年人生中的又一次重大抉择。从江淮大地到西部戈壁再到雪域高原,韩龙仿佛在进行时空穿越,他的生活节奏和规律也在不停地进行切换。
秉承军人的意志品质,韩龙与一批批支教老师奋力谱写着边疆教育事业的新篇章,让边疆孩子的歌声在雪域高原上悠远回荡。
“可以说两年的军旅生涯,在我的内心当中埋下了一颗保家卫国的种子。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虽然不能像之前那样扛起钢枪保家卫国,但是知识报国,我想也是报国的一种方式。”正如韩龙在《2022最美教师发布仪式》中说的那样:从军代表他对国家怀揣满腔热血;创业意味他向社会贡献青春无悔;从教表明他坚守教育情怀;援疆和援藏更是象征他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崇高师德师行。这位早已过而立之年的青年教师,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生,为民族的团结事业奋斗一生。
记者 刘永忠 孙雅婷
【责任编辑 高小莹 任晓伟 余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