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责任精准施策 全面完成脱贫目标

2021-12-22 23:01   

段园镇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15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段园镇党委政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省、市、区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压实镇村两级主体责任,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精准脱贫要求,围绕脱贫攻坚九大工程,精准实施各项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困难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问题,圆满完成了各项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在2018年全部实现脱贫的基础上,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逐步向着全面小康奋进。

一、全镇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2015年底,按照国家贫困识别标准,经过全面摸排,精准识别,认定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共268户433人,,其中大庄村4户10人,毛场村15户27人,毛庄村54户89人,牛眠村55户102人,欧集村55户81人,祁村58户74人,袁庄村27户50人。2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196户305人,因残致贫27户53人,因学致贫3户8人,因缺少劳动力致贫24户32人,因其他原因致贫的18户35人。至2018年,实现全部脱贫,其中2016年脱贫184户301人,2017年81户127人,2018年3户5人。

二、扎实推动脱贫攻坚“九大工程”落地生效

  五年来,段园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按照脱贫攻坚总体工程部署和市区有关单位指导精神,结合全镇和贫困户实际情况,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九大工程”项目实施,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帮扶措施精准实施、精准落地。 

——产业脱贫:为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发放扶贫羊436只,惠及贫困养殖户144户,累计支出327292元,为减少贫困户种植支出,发放扶贫肥料166.4吨,累计支出443833.52元,实现贫困户全覆盖。为有经营意愿的三户贫困户购买经营物资折款81124元,经营爱心超市,全镇利用1892064.06元扶贫资金建设面积1860平方米标准厂房一处;利用200万元扶贫资金兴建占地20亩的葡萄示范大棚一座、投资200万元用于金鑫电动车企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三个项目年资产收益达到55万元,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0%、7%和10%,已实现的资产收益按规定和程序分配给相关贫困户或发放扶贫公益岗位就业人员工资,现已累计发放资产收益资金146100元。

——就业脱贫:共进行就业培训2996人次,城镇就业人数达到7471人次,转移劳动力2551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120个,其中扶贫专项公益岗位37个,公益性岗位就业6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人,每人每月增加收入500元以上,并每年为贫困户购买意外保险1份,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和残疾人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龙头作用,积极吸纳贫困户就业,贫困人口长短期就业人数达到64人。

——金融扶贫:帮助265户贫困户申请小额金融贷款,经审核实际发放小额贷款81户,户均50000元,累计贷款资金405万元,主要用于相关企业生产经营,所得收益全部分配给贫困户,户均年收益3500元,增收850500元。

——健康扶贫:代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972人次,为贫困户节省资金223990元;有力推进“351”“180”医疗费用和慢性病支出兜底补贴,共计实施大病救助318人次,投入资金1197967.47元;积极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计签约1595人次,实现贫困户全覆盖,签约服务医生积极主动到贫困户家开展走访、宣传、体检、送药等健康服务。为全镇21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做伤残鉴定,为19名重度残疾人每月发放60元的生活补贴,按照残疾等级,为33名贫困残疾人发放残疾人生活救助金,为1名精神残疾人每年发放精神残疾补贴1000元,为1名贫困户发放听书机。

——智力扶贫:认真实施了“雨露计划”,惠及3名贫困户家庭子女,累计帮扶资金10500元。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共投入37911014.37元,建设“四好”公路52559.6米,方便群众出行;投入319800元新建农田灌溉水渠1998.75米并进行配套,推广节水灌溉面积260亩;修复新建田间道路4230米,完善群众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实现电网全覆盖;村村实现了光纤通达、网络信号覆盖率达标稳定,推动农村电商、远程教育网络广泛应用。

——生态保护扶贫:全面实施了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动农村厕所改造,共改厕4896户;开展垃圾治理,出动车辆142台配备垃圾箱1450个清运垃圾3.6万吨;实施污水治理,推动污水管网设施修复和污水处理管理能力提升全面实施河长制开展污染河流整治工程,全镇水源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大力发展林果业退耕还林和林下经济,贫困人口积极参与造林、抚育和管护等生态工程建设,提升全镇绿化。五年来,全镇共投入整治资金625万元,新修道路4820米,安装路灯136个,绿化4860平方米,新建和疏通排水沟渠5260米,农村村容村貌大幅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社会保障兜底:建立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71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按照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享受国家兜底保障,对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3名贫困户按规定程序纳入特困供,享受相关政策保障。

——“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扶贫:

五年来,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穿和用的需求,多方筹集购置物资,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解决贫困户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先后发放轮椅22辆,折款17800元;被褥403套,折款116870元;军大衣402件折款96480元;餐饮器具8台2180元;副业加工工具4个896元。

镇住建部门实施危房改造55户,其中低保户32户,贫困残疾人5户,分散供养户6户,一般户12户,帮扶资金109万元;镇扶贫办共进行危房改造100户,帮扶资金1371911.58元。

投入11881元为3户贫困户安装自来水,确保贫困户饮水安全。

——社会扶贫:扎实推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双包”工作,各帮扶单位、各包保责任人定期走访了解并掌握贫困户的困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贫困户实际进行精准帮扶,及时真实填写帮扶手册,落实包保责任、积极鼓励、发动辖区企业与相关村和贫困户结对子,提供就业机会、开展困难救助等,使“万企帮万村”活动落到实处;积极组织镇商会、民宗办、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体和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出点子献爱心,参与服务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全镇形成齐心合力,协同作战的脱贫攻坚良好氛围。

三、脱贫攻坚工作主要做法

    ——高度重视,成立组织。为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经党委研究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3名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各村党总支书记为成员的段园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专职承担扶贫办的工作,并在经费、办公设施方面予以保障。各村也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1名村两委成员为扶贫专干,协调推动村级扶贫工作开展。镇村两级扶贫组织的健全,确保了全镇脱贫攻坚工作稳定、连续、高效推进。

   ——提高政治站位,压实责任。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每年组织党委中心组进行专题学习在4次以上,召开专题会议、调度会、推进会、均在8次以上,切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党委主要同志亲自部署安排工作,专题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分管负责同志积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整改措施,狠抓帮扶各项工作落实;各负责部门主动对接上级部门,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科学扶贫、精准发力;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强化对贫困户的走访了解、帮扶教育,协助办理帮扶政策事宜,完善扶贫各项资料。全镇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面压实了各包保人员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

   —— 精准识别,挂图分区作战。严格按照贫困户识别标准和识别程序、严肃政治纪律、细致摸排、做好贫困户识别工作,并力求做到精准。实行挂图作战,先后制作了《段园镇脱贫攻坚作战图》,成立了作战指挥部,将全镇科学划分为七个分战区、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长、领导小组任副组长为副总指挥长,绘制了《区域作战示意图》、设计了《贫困人口分布及致贫原因一览表》、《脱贫攻坚目标(2016——2020年)进度表》、《包村帮扶单位一览表》、《贫困人口进出动态》等图表。全部上墙,明确责任分工、时序进度等。同时还制作了《段园镇扶贫四项清单》、包村2018年扶贫对象清单、扶贫措施清单、扶贫目标、时限清单和扶贫责任清单,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及时掌握脱贫攻坚推进进度,镇村、各成员单位上下联动、协同作战、共抓共管、形成合力、奋力推进。

     ——夯实基础,完善资料。为确保扶贫各项基础资料的真实完整,上下一致,逻辑严谨,经得起推敲,镇扶贫办制定了一整套规范的操作规程,对镇村扶贫干部开展多次全面的扶贫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培训,指导扶贫专干规范整理扶贫资料帮扶人如实记录帮扶措施、帮扶成效,提高他们的政策和业务水平,确保了镇、村两级扶贫工作各项软件资料的规范完善。

     ——精准施策,稳定脱贫。根据贫困人员的年龄、身体状况、就业能力和意愿、致贫原因等情况,认真进行入户排查、摸排各自实际情况,实行多措并举“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精准施策、分责指导、搞好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需求方面的问题,千方百计的增加收入、实现稳定。

 

——强化整改,补齐短板。根据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安徽、安徽省脱贫攻坚专项巡查淮北等反馈问题情况,段园镇积极对标自查,做好问题认领,制定整改方案,推动问题整改。设计制作了段园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工作“回头看”问题清单摸排表,摸排内容涉及到就业、收入、低保、医保、上学、住房、饮水安全改厕八大方面。通过细致地摸排,把补短板确定在贫困户的增收、危房改造和饮水安全三个方面,对这三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实行日报告制度,随时进行调度,及时掌握进展情况。贫困户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的基础上,生活质量逐年提升,没有因病等返贫现象的发生。

——加强监督,严厉惩处。驻镇纪检组、镇督察办积极主动作为,加强对扶贫物资、资金收益分配及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管监察,深入各村做好检查指导,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对区委巡察组“两项目一资金”审计督察发现的问题,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对区委巡察办扶贫攻坚专项巡察反馈的涉及扶贫领域案件,严格按照党规党纪进行查处。

——强化宣传,激发动力。为调动贫困户内生力量,镇村帮扶人员走访贫困户时,不仅了解群众困难、宣传国家扶贫的政策,还和他们深入交流沟通,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根据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积极谋划争取脱贫措施,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实践中长见识、长本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建立起脱贫增收的长效机制。

——强化关爱,共抗疫情。疫情期间,针对部分贫困户在购买生活物品和生产的农副产品销售困难问题,组织镇村包保干部逐户走访摸排,想方设法及时进行帮助解决。共计为100余户贫困户发放价值8000余元的牛奶、方便面等物品,发放1000余个防疫口罩及其他防疫物品,帮助贫困户销售鸡蛋500余斤,各类蔬菜水果50余吨,为他们挽回了经济损失,避免了因疫情返贫的风险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阶段,更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度融合的关键时刻。我们将持续抓好巩固拓展全面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着重抓好机制、产业、项目、政策、规划五个方面的衔接。提早谋划,制定出今后五年过渡期内的工作计划和方案。确保脱贫攻坚政策整体稳定,坚决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不摘”要求,坚决守住脱贫成果,继续精准施策。

——集中一段时间入户走访,组织镇村包保干部真正摸排扶贫户真实状况,特别是收入相对较低的监测户的动态,逐一对标,一户一案,补差补缺。全面关注监测户,易致贫户,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出现返贫致贫。

——再次排查“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遗漏的问题做到一个不能少,全部清零。精心组织打好扶贫攻坚“冬季攻势”歼灭战,全面完成各项任务指标,确保我镇脱贫攻坚工作处于安全地带。

——巩固脱贫成果,抓好产业扶贫项目运营管理和就业稳岗工作,尽快解决好公益岗位的贫困人员上岗就业人员的工资福利。

——坚持把问题整改贯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过程,持续推进“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推振兴”专项行动,进一步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进一步巩固整改成果。

——针对贫困户人居环境问题,压实帮扶责任人责任持续开展“五净三规范”活动。把该项工作与当前正在进行的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改厕工作结合起来,清理杂草、杂物、垃圾,入户排查,将脱贫户作为重点,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力争短期内收到明显整治成效。

——贯彻落实《淮北市关于防范返贫致贫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方案》构建防范返贫致贫机制。将“三户一体”作为重点帮扶对象,防范返贫致贫,确保脱贫监测户不返贫,边缘易致贫户不致贫,抓好“老少病残孤”等困难群体兜底保障。

  ——全面规范扶贫手册管理及时更新完善扶贫手册内容,做到内容要真实客观,基本情况与贫困户实际情况相一致、帮扶措施与帮扶成效相对应。

  ——认真贯彻杜扶组[2021]1号文件精神,制定实施方案,精心谋划,全面开展《感恩共产党,奋进新时代》脱贫攻坚主题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和乡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组织好多层次、多方位的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脱贫户的信心和跟党走的决心,树立好脱贫攻坚中的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他们,用自己脱贫致富的经验、现身说法,让广大脱贫户进一步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脱贫攻坚工作即将收官,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要坚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镇上下,各扶贫成员单位将尽心尽职,齐心协力,协同作战,把工作做细、做实,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九大工程”,及时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坚决抓好冲刺阶段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确保我镇如期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段园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021年1月12日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