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健是淮北市消防救援支队的“火焰蓝”,妻子任静是一名人民教师,他们并肩前进,是相互扶持的“知心爱人”;言传身教,是孩子背后永远的“温暖港湾”;孝顺父母,是邻里眼中公认的“模范家庭”。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和传承着“忠”“爱”“孝”的优良家风。
一位是“最美逆行者”,一位是“辛勤的园丁”,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忠贞的誓言。
1500次逆行里的“忠”
孙健的衣柜里,挂得最整齐的是那套“火焰蓝”制服。
24年消防生涯,他爬过烧得滚烫的楼板,蹚过齐腰深的洪水,穿过浓烟滚滚的巷道,救出在火灾中呼救的百姓。
“每次出警,他从不跟我细说危险……”任静说,他只是任务结束后发来平安信息:“我没事。”
2018年夏天淮北暴雨,孙健带队在低洼地段救援。任静从新闻里看到消防员背着老人蹚水,镜头一晃而过的背影,她一眼就认出是孙健——那是他习惯性弯腰的姿势。等他三天后拖着泡肿的脚回家,裤上还沾着泥渍,他只笑着说:“没事,老百姓都安全转移了。”
1500余次灭火救援,350余人从危难中被救出。二等功、三等功的军功章被孙健随意放在抽屉里,倒是每次救援后群众送来的感谢信,他都仔细叠好。“这些比勋章沉。”他常对任静说。
而任静的讲台上,也藏着另一种坚守。作为人民教师,她带的毕业班成绩常年名列前茅;作为民革党员、相山区人大代表,她走访社区收集民意,把家长里短的诉求写成提案。“他守护城市平安,我守护孩子们的明天,咱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任静这样理解他们的“并肩”。
柴米油盐中的“爱”
在孙健的心中,妻子任静就是“港湾”。
刚结婚时,两人约好周末去看电影,票都买好了,孙健却接到紧急警情。任静一个人坐在影院里,电影演了啥全没记住,满脑子都是消防车刺耳的呼啸声。散场时,她收到孙健的短信:“下次一定补上。”
这个“下次”,一等就是半年。这样的“下次”,在他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
他们的爱情里,没有“月上柳梢头”的浪漫,却有“你守大家,我守小家”的默契。孙健执勤时,任静总会在他的口袋里装上手剥的核桃;任静备课到深夜,孙健只要在家,总会端来一杯温牛奶,悄悄陪在身旁。
“最亏欠的是孩子。”孙健说起儿子,眼里有愧疚。陪伴儿子的时间很少,但是只要在家里,父子俩总会拿出象棋,对弈几局。
“父亲”,在儿子的笔触下,在少年的作文里。小学的暑假里,一家三口约好出去看电影吃美食,却因为火警,孙健爽约了。
任静带着儿子在消防队门口等了大半天,看到他带着队员归来时,儿子突然跑过去抱住他的腿:“爸爸,您身上有烟味,但我还是想您。”
一粥一饭里的“孝”
那年冬天,孙健的父亲突发脑梗住院。任静凌晨接到电话,一边匆忙穿衣赶往医院,一边在电话里安抚慌乱的婆婆。
她第一时间联系好相关专家医生,送公公住进医院。她没告诉正在外地培训的孙健,自己白天上课,晚上在医院陪护,连续一周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直到孙健培训结束回家,才发现岳父在医院帮忙送饭,任静的眼下挂着浓重的黑眼圈。“咋不告诉我?”他红了眼眶。“告诉你,你在外地也分心。”任静笑着轻轻递过热毛巾,“爸现在没事了,你回来了,咱轮着守。”
如今,只要孙健休假,家里总要热闹起来。他会挽起袖子给老人炖排骨汤,任静则陪婆婆唠家常,儿子在客厅给爷爷讲学校的趣事。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全家福上,照片里的四个人笑得眉眼弯弯。
寻常日子里的光
有人问任静,嫁给消防员后悔吗?她总指着窗台上那盆孙健从火场救下的绿植:“你看它,在绝境里都能发芽。咱这日子,虽有牵挂,却更有奔头。”
他们的家,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却在一次次等待与坚守、付出与理解中,把“忠”刻进使命,把“孝”融入日常,把“爱”写进岁月。
2024年,孙健家庭获评安徽省“最美家庭”荣誉称号。“一家人相亲相爱在一起,就是最美的日子。”任静甜蜜地笑着说。
家是幸福的源泉,是温馨的港湾。孙健、任静夫妻俩演绎着“最美逆行者”和“坚定追随者”的爱情故事,他们虽是万千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却用最朴素的方式,传递着最动人的大爱。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张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