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洒在客厅的茶几上,王继光坐在沙发上,回忆起十五年前儿子王志豪刚参军时的样子。少年穿着新军装,眼神坚定也藏着青涩……王继光的声音略带沙哑,慢慢说起那段改变儿子一生的记忆。
“送他去车站那天,他背着行李突然转身,给我行了个标准军礼。”王继光的指尖顿了顿,“他眼眶通红,却使劲抿着嘴不让眼泪掉下。那一刻我就知道,这孩子真的准备好扛起军人的责任了。”
往后的日子,电话成了父子俩的纽带。“起初每月通话,他总说训练苦,五公里跑下来腿像灌铅,战术训练磨破了衣服,却也会补一句‘过得充实’。”王继光嘴角微扬,“我总想着他在烈日下奔跑的样子,皮肤黝黑,却始终昂着头。”
一次通话中,王志豪轻描淡写地提起西部驻地冬天的极寒,水管冻裂、手冻得难拉枪栓。王继光连夜买了副厚手套寄去。再接到电话时,儿子笑着说:“部队的手套也暖,但您送的这副,心里更热乎。”想起这话,王继光的眼角悄悄湿润了。
十五年军旅生涯,王志豪从新兵成长为训练骨干。他参加过重大军事演习,为练兵比武反复打磨动作,汗水浸透了一件又一件作训服。这些年,他多次获评“军事训练先进个人”“优秀保管员”,连续四年获得“四有”先进个人称号,2024年底更荣立个人三等功。
“今年1月13日,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王继光自豪地说道,“腰鼓声越来越近,联勤保障部队的同志和地方干部捧着喜报走来,给我戴绶带、递奖状、别大红花,邻居都来道喜。那一刻,我胸口满是骄傲——这是儿子用汗水换的荣誉!”
作为普通工人,王继光从不让家里事分散儿子的精力,每次通话只说“家里都好”。“孩子守国家,我就守好家,让他无后顾之忧。”他常跟儿子说:“穿了这身军装,就好好干,别给家乡丢脸。”也总坚定地说:“请党和政府放心,我会一直做他最坚实的后盾。”
阳光依旧柔和,那个青涩的少年已长成为军营骨干。王继光的故事,藏着千万军人家庭的共同坚守——孩子在军营护家国,父母在后方撑小家。这份朴素的父爱与深沉的家国情怀,平凡却格外动人。
见习记者 杨紫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