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高温持续,城市仿佛被按下了“炙烤模式”按钮,街头热浪滚滚。然而,在位于淮北汽车南站内的车辆维修厂,有一群默默无闻的汽车修理工,他们坚守在岗位上,为一辆辆“生病”的汽车“把脉问诊”,确保市民的出行安全与便捷。他们如同“车大夫”,无畏高温,用汗水守护着城市“凉”途。
车间内闷热难耐,空气里弥漫着润滑油和铁器的味道。修理工范增光身着工作服,手拿工具,俯身在一辆小汽车底盘下,仔细检查底盘系统的每一个部件。他的动作熟练而敏捷,仿佛在和时间赛跑,即使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滑落,滴在滚烫的地面,也全然不顾。
“汽车的底盘系统关系到行车安全,任何一个微小的隐患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我们必须仔细检查,不能漏掉任何细节。”范增光一边向记者解释,一边用撬棍小心翼翼地撬动轮胎,检查轮毂轴承的间隙是否过大。接着,他又拿起扭力扳手,逐一复紧底盘上那些至关重要的螺栓螺母,确保每一个都达到规定的力矩值。检查完这些,他的目光又移向了贯穿车底的制动油管和燃油管路,仔细顺着管路的走向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弯折处和固定卡扣,确认管道没有剐蹭、变形或腐蚀的迹象。
不远处,年轻的修理工房艺谋正专注地检测一辆故障班线车的发动机:“发动机就像公交车的心脏,我们得尽快找到‘病因’,让它恢复正常,不能耽误车辆的出行。”
此时,发动机散发出的热量和周围空气的热浪交织在一起,形成令人感到窒息的无形熔炉。房艺谋紧握着一把被烤得发烫的扳手,眼神专注地盯着发动机的每一个角落,手臂上的肌肉因用力而绷紧,小心翼翼地拧动着那颗深埋在引擎深处的关键螺栓。没几分钟,豆大的汗珠不断从房艺谋黝黑的脸颊滚落,他只是快速用胳膊肘蹭一下,视线片刻不离那复杂的管线与部件。而他的工作服也早已湿透,如同地图般蔓延开来,紧紧贴在脊背上。
记者又来到公交车修理区域,修理工王朗朗正蹲在车顶修理空调压缩机。毫无遮挡的车顶钢板被晒得滚烫,隔着厚实的鞋底都能感受到那股灼热。“压缩机、冷凝风机这些核心部件都在车顶,管路接口、线路接头也集中在这儿。不上来,根本没法查漏、换件,更别说调试了。”王朗朗对仰头询问的记者说道,“今天天气还算好,前几天最热的时候,手都没法碰这些部件。”
“这么热的天,在车顶待那么长时间,值得吗?”
王朗朗抹了把脸上的汗,扭头回答:“辛苦是辛苦,但值啊!你想想,这大热天的,要是公交车空调坏了,一车几十号人闷在铁皮罐子里,那滋味多难受?再说了,保证车辆安全舒适运行是我们的本分。看到自己修好的车按时准点、安安稳稳地开出去,再累也踏实。”说完,他又俯下身,继续忙碌着,确保每一个连接都万无一失。
“针对近期持续的高温天气,我们安排班组轮换作业,给职工发放了必备的防暑降温用品,也为大家准备了绿豆汤补充体能,保障职工健康。”修理厂支部书记、厂长程静表示。
在修理厂里,无论是哪个工种,大家都密切合作,有的检查电路,有的维修发动机,有的更换零件。每一次精确的调整,每一次耐心的排查,都是对这份职业操守无声的诠释。在平凡的岗位上,汽车修理工默默奉献,用汗水和智慧保障着车辆的正常运行。他们无畏高温,用专业和敬业守护着无数人的期盼与路途的安全,为城市的交通事业撑起一片蓝天。
■记者俞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