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2日上午9时许,安徽金冠玻璃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溶制炉散发的高温让空气变得灼热,热浪如潮般裹挟着每一个角落。
在机械运转此起彼伏的轰鸣声中,纵峰,穿梭于溶制、成型到包装各条生产线之间,时而俯身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时而与工人交流操作细节,时而检验玻璃成品的外观质量……
“现在,我们主要生产香水瓶、香薰瓶等1000多品种的中高端产品,主要是出口国外,客户甚至对产品重量都会有要求,丝毫马虎不得。”将检验合格的一个香薰玻璃杯放回生产线上,44岁纵峰才直起身子,擦拭着额头上不断滚落的汗珠,笑着向记者介绍。
作为生产制造部的负责人,纵峰已经在玻璃行业深耕二十余载,用匠心与创新熔铸出一段不平凡的工匠人生。
从“门外汉”到“技术通”
“熔制车间是玻璃生产工艺的‘心脏’,负责将原材料变成成型玻璃,在生产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在这里,原料进入熔窑,在1600℃高温下熔化为玻璃液,然后缓缓流入锡槽,经拉边机拉引成玻璃板,玻璃板经退火窑退火后传送到冷端设备进行冷却……”工服已被汗水浸湿的纵峰熟稔地介绍着,言语里充满了自豪。
19岁刚进入金冠玻璃时,纵峰对玻璃生产工艺几乎一无所知。“那时候就是个‘门外汉’,连最基本的操作都要从头学起。”他回忆道。但正是这份“空杯心态”,让他开启了持续二十余年的学习之旅。
“玻璃行业技术更新快,不学习就会被淘汰。”这是纵峰常挂在嘴边的话。凭着一股“钻劲”,他把业余时间全用在了学习上,硬是从零基础啃下了消防设施操作中级证书、首席质量官等多项专业资质,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精通玻璃生产全流程的技术专家。
2020年,公司启动能耗管理平台建设时,面对设备数据采集、系统兼容等难题,纵峰主动请缨。他带着团队扎进车间,连续数月跟踪记录高能耗设备运行数据,逐一破解技术瓶颈。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写满批注的技术手册。平台建成后,实现了负荷实时监控、过载自动提醒等功能,每年为公司节约大量能源成本。
一次,公司的关键生产设备突发故障,整个生产线面临停滞,这不仅会影响产品交付,也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公司的声誉。
纵峰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当时设备还残留着高温,他不顾自身安危,迅速展开检查,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在短时间内就找到了故障点。
汗水浸透了工装,高温灼红了皮肤,他硬是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最终让设备恢复运转。“当时就一个念头,不能影响生产。”纵峰朴实的语言里,透露着对工作的执着。
创新路上的“破壁者”
走进金冠玻璃的生产车间,一台台自动化设备井然有序地运转着。其中最新式的全自动伺服取出机械手格外引人注目——它能精准地从650℃高温的模具中取出玻璃制品,动作灵活如人的手臂。
这项创新,正是出自纵峰之手。
“以前取玻璃全靠人工,不仅效率低,工人还要承受高温烘烤。”纵峰指着机械手介绍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带领团队历时半年攻关,经历数十次失败,最终研制出这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如今,公司97%的玻璃制品实现自动化取出,年节约成本超百万元。
这样的创新在纵峰的工作中不胜枚举。2021年,他将传统液压传动压机改造成全自动电动伺服压机,每年降低能耗110余万元;2024年,他了解到南京久旭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磁悬浮空压机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又将目光投向了空压机的节能改造。为了将公司的螺杆空压机更换为磁悬浮空压机,他全程跟进,确保改造工作人员顺利进行。经过改造,每年节约用电51.6万度,约39.7万元,进一步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为此,同事们笑称他是“行走的节能器”,而纵峰却说:“我只是见不得资源浪费。”
管理创新的“排头兵”
“管理不是管着人,而是激发人的干劲。”作为生产制造部负责人,纵峰深知“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他大胆推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模式,通过自评互评定岗位、定薪酬,让“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大不同”。
在纵峰的推动下,公司逐步建立起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岗位优化让人力成本降低15%,流程再造让生产效率提升20%,车间里处处透着“比学赶超”的活力。
“以前干多干少一个样,现在绩效考核透明了,大家干劲更足了。”员工们纷纷称赞。
“纵哥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提起纵峰,车间员工们总有说不完的暖心故事:同事家里有困难,他悄悄送去慰问金;新员工技术不熟练,他手把手传授经验,带出了十多名技术骨干……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璞赞许道:“纵峰在工作中兢兢业业,遇到问题时总是身先士卒,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热爱学习大胆创新,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他是全体员工的学习标杆。”
凭借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和对工作的满腔热忱,纵峰先后荣获淮北市劳动模范、淮北市最美职工、相山区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用实干与创新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担当。
匠人精神的时代传承
每天清晨,他第一个到车间;每次设备检修,他总冲在最前面。
在纵峰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新员工小李回忆:“纵师傅手把手教我技术,连‘独门诀窍’都倾囊相授,让我能够迅速独当一面……”
这种无私传承的精神,让纵峰赢得了“工人教授”的美誉。但他始终保持着劳动者的本色。“玻璃行业也要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产业工人的责任。”
每天,看着一箱箱罗列整齐的成品,纵峰的心里就会漾起骄傲。
夜幕降临,金冠玻璃的生产车间依然灯火通明。纵峰的身影穿梭其间,这是现代工匠的剪影。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生产,从人工操作到自动化控制,纵峰用二十年的坚守诠释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那是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对创新的不懈探索,更是对责任的勇敢担当。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赵莎莎
摄影记者 梅月
通讯员 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