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书生气筑牢矿建梦——中煤三建三十工程处实施“青苗计划”小记

2025-02-21 09:12    淮北新闻网

“打造‘中国矿建第一品牌’,实现转型发展,关键在人才,在于事业的薪火相传。”2月17日上午,中煤三建三十工程处人力资源部部长李柄灿介绍道。

近年来,中煤三建三十工程处全方位实施“青苗计划”,建立年轻英才“选育管用”全链条培育机制,形成“年轻干部到一线去、优秀干部从基层来”的良性循环。一批又一批大学生(研究生),怀揣着激情和梦想,毅然告别舒适的都市生活,投身矿建项目,用青春和才华书写了一段段精彩的人生篇章。

扎根矿建不负韶华

春节前,王鑫工作岗位有了调整。作为三十工程处曹家滩项目部技术员的他,被安排到掘进队担任副队长,而他还有一个身份——“青苗计划”的重点培养对象。

王鑫作为一名优秀毕业生来到大漠深处矿建项目部,身兼多职,不仅是技术员、测量员、安监员、培训员,还是井下青年突击队队长,是项目部的多面手和顶梁柱。

几年前,刚到项目部时,没有互联网,几个队员住一间彩板房,条件简陋,环境艰苦,工作任务繁重。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王鑫对自己说:既来之,则安之。要珍惜岗位,想方设法战胜一切困难。

令他感动的是,身边的矿工兄弟加班加点,无怨无悔。无论他们在井下干多重的活,遇到多大的危险,出过多少汗,升井后,依然对生活笑脸相对。“我要学习他们身上的‘猛虎’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肯奉献,扎根矿建不负韶华。”

无声誓言,催人奋进。他整天以奔跑的姿态,高质量完成自己的工作。项目部有检查了,他加班加点到现场抓工程质量,还将技术资料完善好。他带着职工排查现场隐患。有时想起吃饭了,找到放到口袋里的包子,早已冻成了“冰疙瘩”。

“没有最忙的时候,只有更忙的时刻。”王鑫说。他结合立井建设的特点,提出多项优化方案。他们根据现场变化,及时调整工序和劳动组合,实现了高效生产。他和矿工们在现场一起出汗,矿工们也很快接纳了这位特别能吃苦的“大学生队官”。

选出好苗子,培养是关键。三十工程处对于培养锻炼的“大学生队官”,建立了导师帮带“育苗”机制。项目部经理王小彬与王鑫建立“1+1”帮带关系,通过思想引导、理论辅导、技能传导职责,在“手把手、心贴心”关爱帮助下,王鑫以最短的时间,实现从“大学生”向“矿建优秀队官”的亮丽转身。

王鑫在现场测量井筒中线施工尺寸。

 

扎根现场直面挑战

柳昌涛,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天瑞煤矿综采队副队长。

不知道他有高学历,只看到他一米八多的身高,肩膀宽厚、手臂粗壮、皮肤黝黑,一眼看上去,总认为他就是一名地道的“综采新星”。

在天瑞煤矿,放眼望去只看见荒漠高原。在巷道里有两个醒目的标语牌,一个是“安安全全回家,严格按章操作”,一个是“家人盼望您平安回家”。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平安是一种期盼,但对于坚守在这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他们以奉献为代价守护着这片承诺。

告别了“象牙塔”,柳昌涛做好管理从细节着手,从采集隐患数据,到职工操作规范,再到为职工讲故事安全……

当发现职工的安全素养较低,他及时提出班前安全礼仪活动,从点名、诵职工训导辞(安全誓辞)、班前安全讲评和排队入井等细节入手,培植职工规范安全意识。

整天出蛮力的一线职工,搞安全礼仪,能不能成功?很多人都为他捏一把汗,也有的在背后嚼舌头。柳昌涛自己率先做示范,要求班队长和生产骨干带头做,人人过关。

作为一名从大学走出来的综采副队长,柳昌涛像成熟的麦穗,埋头苦干、脚踏实地、认真做事。在班前会,他就变成“婆婆嘴”,从迎头隐患怎么查,到皮带机螺丝怎样拧,他都会讲得特别细。他有一本沾着煤灰的记事本,上面写着百余条“安全小提示”。每次开班前会时,他都会打开记事本,根据现场情况提醒矿工。

2024年12月,综采队需要开采一个三角形工作面。柳昌涛主动请缨,和技术科专家一起,采取“甩采”新工艺,把综采面像鞭子那样“甩起来”。在开采时,有时机头甩、有时机尾甩,最长的甩采长达80米。甩采现场管理,柳昌涛推广了“实名管理法”,每个支架、每个闸阀、每根电缆等,都有负责人,全部实行挂牌管理。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有严细的标准,大大提高了甩采的标准化,改善了现场工作环境。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柳昌涛出色的工作业绩,得到了项目部领导和矿方总工程师的肯定,他专业的态度,交出一名矿建“大学生队官”的满分答卷。

柳昌涛在检查综采供液管的安装质量。

 

历练中拔节生长

在井巷里历练,双脚扎进泥水,青春在磨砺中格外茁壮。

2023年以前,龚晓茜从未到过陕西神木,只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过这个“煤都”。三年前,带着几分好奇与期待,从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龚晓茜,来到朝源煤矿综掘队一线工作。

原以为大学里和实习时积累的工作经验,能很快适应队里生产,然而事实证明龚晓茜过于乐观了。沟通是第一道关,一线的职工,很多人学历不高,理论知识缺乏。为了更好地与矿工们沟通,龚晓茜努力学习实操技能,让自己更快融入。

刚到队里第一个月,赶上安全质量达标验收,龚晓茜跟着队长孔祥灿一起验收工程。在打分时,龚晓茜生硬直接:“巷道有积水,需要持续清理卫生!”回去后,孔祥灿提醒龚晓茜:“和矿工兄弟说话,可不能有任何架子,你得忘掉你大学生的身份,像对待家人一样。”

几件事下来,龚晓茜逐渐明白,在队里工作,光有热情不行,还必须掌握方法。如今一年多过去了,他经常会被矿工叫住,一起聊聊技术问题。有一位工友说:“都快忘了龚晓茜是研究生了,感觉就是矿建好小伙!”

工作中,龚晓茜发挥专业功底深厚的优势,对皮带系统的润滑站、滚筒、离合器、减速箱和各部位紧固螺栓密封情况,漏油处理以及更换组合垫等进行技术升级。在担任副队长期间,他还优化了暗斜井延伸段及3水平副斜井延伸段的开拓施工管理……龚晓茜有个小本子,每天都列满了队里的待办事项。

虽然离家1000多公里,龚晓茜在矿上依然感受到家的温暖。“不是综掘队需要我,而是我需要综掘队。”他说。

从一名大学生到“大学生队官”,龚晓茜在基层历练中,不仅感受到自己的拔节生长,更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与担当。

龚晓茜在图上填写掘进施工进度。

 

走出平凡升华自己

吴宇祥,2023年6月,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现是罗河铁矿项目部的一名优秀队长。

刚刚步入项目部,各种困难便接踵而至。他回忆说:“刚来,感觉差别很大,适应不了。虽然来之前有心理准备,也听别人讲过很难,但是有些困难,没经历过的人永远感受不到。”

那时,为了完成技术数据,吴宇祥每天提前一个多小时起床,苦练技术,强化安全知识,积极参加日常员工学习培训。第一次到现场,他和师傅去工程验收,全程跟着,认真学习检查锚杆、锚索、巷道尺寸等。他深知,矿建工程质量,关系着矿井矿工的安危,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矿建辛苦,吴宇祥每天背着测量仪器上上下下,到迎头去给掘进队放中线和腰线,保证巷道方向和高度的正确性。

如今,吴宇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掘进队大队长。在工作中,他特别认真仔细。在迎头,检查综掘队的锚杆、锚索抗拔力;对扭矩力是否达标,锚网压茬够不够,动态管理牌板和顶板离层仪参数准不准,他都会认真校验。遇到生产上的问题,他总是与工人多沟通,多解释,让大家明白:高质量操作,优质工程,才是最高速度、最大的效益和最大的幸福。

“每天都过得太充实了,累了倒头就睡,有时候休息10分钟就好像睡了一个多小时,睁开眼睛,干劲又来了。”吴宇祥说。

有次生产突击任务来了,吴宇祥凌晨2点带着设备奔赴现场,处理施工中的疑难杂症。他用汗水、智慧和奉献,定义着一名矿建大学生的价值。

在管理中,他首先结合综合队的承包模式,进行了工资薪酬制度改革,采取固定工资+效益工资+其他奖金(安全、质量、超产等)的模式,让工人们劳有所得、多劳多得,既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也鼓励他们安全高质量生产,注重协作,提高连队荣誉感。同时,积极推荐队伍里的精英力量转为正式工……作为队长,每班升井时,他坚持是“走在最后的一位”。

他担任队长7个月,开掘巷道突破3000米。其中2024年6月生产进尺608米的好成绩,创项目部最高纪录。

到井场去,到一线去绽放青春。一群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投身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岗位建功立业,带着知识和热情谱写出新时代的华彩乐章,彰显出优秀学子的榜样引领力量。

吴宇祥通过敲帮问顶排查现场隐患。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李继峰 韩桂芳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