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好生命接力第一棒——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市120急救中心)工作综述

2024-12-10 09:14    淮北新闻网

 

1至11月份,中心共处理各类电话13.38万余次,出车2.56万余车次;调度员平均摘机时间3秒,受理和派车时间33秒,中心急救呼叫满足率为100%;各急救站平均出车时间1分12秒;实现急救绿色通道“零延误”、指挥中心调度工作零投诉……

今年以来,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市120急救中心)时刻绷紧使命之弦,全天24小时不间断坚守生命急救热线,迅速回应每一个铃声,耐心接听每一通电话,仔细记录每项需求,更高效、更精准地跑好生命接力第一棒,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强化内涵建设,推动院前急救工作提质增效

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如何让出车速度更快,让服务能力更强?中心坚持强化业务学习、警医联动、医疗质控、网络建设,不断提升实战能力、应急能力、急救质量,推进站点布设,推动院前急救工作提质增效。

强化业务培训与学习,提高院前急救工作质量。坚持每周一组织中心调度员业务学习和技能考核,提升业务能力;举办全市首届调度员技能竞赛、院前医疗急救救护车驾驶员技能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战,提高调度员指挥调度能力、驾驶员驾驶技能;开设院前急救从业人员培训班,有效提升了从业人员急救技能和水平。

积极与公安等部门开展“警医联动”,建立“快速发现、及时救援、有效救治、妥善救助”四位一体的警医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及时派车、快速处置,进一步提高了全市交通事故及急危重症伤病员的院前救援救治效率。

持续推进和完善院前急救网络建设。一方面,进一步规范120急救站点设置和管理,持续推进急救站点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完善三级救治网布局和建设,完成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相山医院的站点标准化建设,并试运行。

注重质量管控,努力实现“一缩二增三提高”

院前急救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病员来说,至关重要。中心高度重视院前急救阶段的质量管控,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实现“一缩二增三提高”的目标。

“一缩”就是要缩短院前医疗急救的平均反应时间。今年,中心“120”电话10秒接听率100%;3分钟急救出车率98.2%;2分钟急救出车率91.3%。

“二增”就是要增强专业人员的医疗救护能力、应急能力。中心通过开展业务学习、培训考核、技能练兵等各类活动,使医疗救护能力大幅度提升,取得了全年度无院前医疗急救事故发生的佳绩。组织淮北市应对突发群体伤亡公共事件院前医疗救援应急演练桌面推演,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应急能力。

“三提高”就是要提高现场处置率、CPR成功率、急救物品的使用率。中心制定了工作规范、岗位职责以及调度、感染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使院前急救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今年,120急救中心现场处置率达100%,急救物品的使用率达95%以上。

加强设备管理,严格做到“一畅通二良好三完备”

急救设备是急救工作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极大影响着急救效果。中心加强急救设备管理,严格做到“一畅通二良好三完备”的配置标准,确保急救设备性能良好、配置完好。

积极推进“智慧急救”信息化建设,每个急救站点和每辆120网络救护车都标准化配备了调度系统网络终端设备、警铃等设备,确保急救电话专机专用通讯无阻、调度指令及时畅通无延误,做到急救通讯方式的畅通。

中心制定了《淮北市120急救站救护车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技术要求,加强工作落实,确保急救车辆性能良好、警灯警报使用良好。

120急救站点按照相关要求配置设施和装备配置,值班救护车按照要求统一配备车载医疗设备、器材、药品等,并对急救药品实现了“专柜、专人”管理,做到抢救室设备完备、急救药品配置完备、车载急救设备药品完备。

 

 

记者   詹岩   通讯员  周大林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