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相山区的夜晚被次第点亮的灯火唤醒。从街头巷尾升腾的烟火气到商铺橱窗透出的暖光,这座城市的“夜经济”正以蓬勃姿态舒展画卷,成为最具生命力的城市印记。
“老板,我要两份土豆丝卷饼,多放辣!”“哎,你看这个珍珠项链,配我那条裙子是不是正好?”刚走到国购广场入口,此起彼伏的吆喝与闲谈声就已先声夺人。穿格子衫的男生举着刚出炉的烤冷面匆匆走过,扎马尾的姑娘正对着饰品摊的镜子试戴发夹。
小摊贩们纷纷支起彩灯摊位,手工饰品在暖光下闪着细碎光泽,创意手作与传统小吃在同一方天地里各显风采。烤串的油脂滴落炭火,滋啦声响里混着摊主“刚出炉的烤肠,五块钱两根”的清亮吆喝,穿校服的孩子举着晶莹的糖葫芦穿梭其间。
讨价还价的笑语、撕开包装纸的脆响与食物的香气缠在一起,将夜晚的市井气息酿得愈发醇厚。这里不仅是购物的场域,更成了市民卸下疲惫的栖息地,随手买一份小吃,便能在人潮中触摸到城市最本真的温度。
“变化太大了!”刚从外地回来的王女士捧着奶茶站在云集街角,“五六年前离开时,晚上八点多街道就冷清下来,想找个地方坐坐都难。现在我回来好多天了,收藏的店铺还没吃完逛完呢。”她指着不远处的甜品店,“那是我在外地常吃的连锁品牌,以前总盼着家乡能有,现在不仅有了,还多了好多本地特色的创意小店。”正说着,街角传来歌声,几个年轻人随着节奏轻晃身体,王女士举着手机拍摄这一幕,笑着说:“得拍给外地朋友看看,咱家乡的夜晚多么美,现在比大城市还让人舍不得回住处呢!”
云集商圈不仅仅有各种美食,还透着别样雅致。店铺橱窗里,设计师手作饰品泛着柔光,文创货架上的城市主题明信片记录着本地故事。年轻人结伴进店,指尖划过棉麻服饰,试衣间传来搭配讨论。逛累了,转角咖啡馆飘出烘焙香,临窗座位上,有人敲着笔记本,有人分享日常,窗外人流与店内静谧形成奇妙和谐,让夜晚的惬意更显丰富。
穿过商圈,庆相桥畔的牛牛碳锅店正迎客流高峰。木质门楣下,碳锅“咕嘟”作响,鲜嫩的羊肉在骨汤里翻滚,搭配本地青菜与豆腐,香气里带着家常暖意。熟客招呼老板加汤,新食客询问辣度,年轻人碰杯声混着汤汁沸腾声,让小店成了夜晚最暖心的港湾。
从国购广场的市井热闹到万和巷的烟火蒸腾,从云集的潮流惬意到牛牛碳锅的温情相聚,相山的“夜经济”早已不只是买卖与消费。它是上班族卸下疲惫的角落,是街坊邻里闲话家常的场地,是年轻人追逐新潮的舞台,更是这座城市鲜活的心跳。夜色渐深时,街巷里的灯光更亮了,笑声更醉人。这璀璨的夜景和笑声里,藏着相山人日子里的甜,也映着一座城市向上生长的力量。
记者邹晨光见习记者杨紫晶
摄影记者黄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