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笔者走进位于濉溪县双堆集镇陈桥村的科恩体育器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20余名工人各司其职,机械声此起彼伏,现场一派繁忙有序的生产景象。经大家巧手加工,一件件羽毛球拍被整齐码放装箱,即将发往海外市场。
“骑电动车4分钟就到这里了,既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每月还能稳拿4000多元的工资,这样的日子过得很踏实。”村民马喜凤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边干活边介绍这份满意的工作。
据了解,科恩体育器材有限公司于2022年在陈桥村党总支协调下落户该村,专注外贸羽毛球拍生产。目前已安置22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村民可在工厂工作,也可将原料带回家加工,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让“顾家挣钱两不误”从愿景变为现实。
类似这样的乡村振兴车间,陈桥村还有4家。这是陈桥村党总支破解“留守妇女就业难”的务实举措。
为拓宽农村劳动力增收渠道,陈桥村还创新推行“党组织+企业+农户”的共富模式,通过党总支牵头招引企业、企业带动群众致富、群众支持村企发展的良性循环,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和增收。
在德泰盛纺织有限公司,60余名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在这里保底工资是3000元,部分业务精、技术棒、手头快的工人能拿到6000元。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9月,可年产1000万米植绒布、纺织布,产品畅销至印度、巴西、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
去年,陈桥村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在一所废弃校舍上建设了一个2000平方米的厂房,吸引祥生阀门有限公司入驻。该公司在安置30余名村民就业的基础上,每年还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
“我们村‘引企入村’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有效实践。”陈桥村党总支书记肖彬介绍说,近年来,该村把村民就近就业摆在优先位置,通过筑巢引凤、亲情招商、搭建平台、优化服务等工作举措,吸引企业入驻,并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推动了“北雁南飞”的打工经济向“群凤还巢”的回归经济转变,让更多村民做到打工、种田、教育子女、赡养老人“四不误”。“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又精准解决了留守妇女、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
陈桥村的产业发展,是双堆集镇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目前,在双堆集镇,一个个乡村“小车间”汇聚成了乡村振兴的“大能量”,不仅让47家企业获得发展空间,更让21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通讯员 范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