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北空气质量提升攻坚的关键节点,淮北国安电力有限公司以两台320MW机组的全面超净排放改造为抓手,构建“政策响应、技术攻坚、效益共赢”完整实践路径,10月30日1号机组一次性并网成功,为这一路径画上圆满句号,标志着该公司重点布局的“脱硫提效”“超净排放”与“运行灵活性”三大改造项目全面完成,为区域能源清洁利用和绿色发展贡献新力量。
政策驱动,国企担当跑出“加速度”。面对《皖北六市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方案》中“十四五”末期29台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面实现超净排放的硬性要求。政策就是命令,落实更是责任,国企必须在环保攻坚战中作出表率。公司创新提出“检修与改造协同、环保与效能并重”的技术路径,建立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从前期方案论证设计到后期施工质量验收的每个环节精准发力,从4月至6月实施2号机组改造,到9月至10月实施1号机组改造,实现了安装调试到并网投产一次性成功,兑现了国企在生态保护中走在前列的承诺,为区域企业落实环保政策提供了高效范本。
联合攻坚,精益管理实现“提质效”。针对环保改造中交叉作业风险高、人员调度难度大等痛点,公司推行“清单化管理+精细化调度”机制,统筹500余人施工团队连续奋战,历时8个月顺利完成既定改造目标,最终实现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稳定控制在5、25、35毫克/标准立方米以下,机组调峰深度达到30%,实现了环保效益与生产效能的“双重提升”。
绿色发展,清洁能源注入“新动能”。改造后的数据见证了绿色转型的实效,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比下降60%,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约11吨、二氧化硫排放约31吨、氮氧化物排放约32吨,为皖北大气环境改善注入实质动力。同时,机组灵活性的提升增强了调峰能力,配合区域网架保障皖北地区能源稳定供应,在电力需求关键期发挥“压舱石”作用。这种“环境效益优先、兼顾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发展模式,生动诠释了绿色能源如何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当前,淮北市已进入秋冬季污染综合管控关键期,淮北国安公司正进一步加码减排举措,以更严格的标准、更务实的行动巩固治污成果。作为区域能源供应的重要力量,公司始终秉持“环保投入不是负担,而是转型机遇”的理念,未来将持续聚焦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再提升、污染物排放再降低,在保障电力供应稳定的同时,为皖北地区天蓝水清的宜居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大局贡献更大力量,让“两山”理念在能源领域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通讯员 薛辉 陈东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