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来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殷殷嘱托催奋进,笃行实干谱新篇。我市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感恩奋进的姿态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新型工业化建设,以产业集群培育为抓手、科技创新为引擎、数字化转型为动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制造业在平稳发展中不断迈向高质量,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产业集群提质特色优势持续凸显
走进濉溪县百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标准化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批批深加工食品正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从良种到产品、从产品到品牌的产业致富路逐渐打通。作为2025年度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濉溪县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的获评让我市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增至3个,位居全省第9位,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在产业布局上,我市精准发力优势赛道。上半年,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及汽车零部件、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等四大优势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0.6%,《淮北市推进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工作方案》的落地实施,让产业发展路径更清晰。在绿色食品产业上,我市打出“特色拳”,制定出台《淮北烫面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抓推介、抓原料、抓主体等12项目标任务,力争到2027年,淮北烫面工业产值累计达12亿元,全产业链总产值累计达50亿元,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打开新空间。
创新驱动加码科技赋能成效显著
“从省级专精特新到国家级‘重点小巨人’,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政府的精准培育。”合众机械负责人感慨道。作为我市今年新增的获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众机械的突破是当地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缩影。
今年上半年,我市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增省级新产品5项,数量并列全省第4;新增国家(行业)标准10项,居全省第5;新增省级“三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7个,累计达72个。中芬矿机获评安徽省重点产业链标志性产品,科宝生物入围省级未来产业示范应用项目,创新能级持续跃升。
在产学研协同方面,我市推动8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17个合作项目,其中6个已正式签约。力幕新材料等23家企业参与省级制造业“揭榜挂帅”招才引智专项攻关,瑞柏新材料等7家企业的9个创新产品入选长三角区域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案例征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不断加深。
数字转型提速智能升级步伐加快
“车间设备运行数据实时上传,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口子酒业“基于物联网感知技术的兼香智酿5G智能工厂”内,工作人员展示着数字化改造带来的变化。作为淮北市新增的3个先进级智能工厂之一,其转型成效是我市数字化发展的生动注脚。
今年以来,我市数字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新增5G基站225座,累计达4553个,实现6个省级工业园区5G全覆盖;建成6处IDC机房,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企业数据“一网集成”能力显著增强。相山经开区获评2025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力普拉斯等10家企业入选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淮海实业跻身省级重点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转型“梯队”持续壮大。
针对中小企业转型难题,我市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服务商实施”模式,按园区、产业链定制改造方案。目前,21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测评,任务完成率居全省第一方阵;上云上平台企业超1700家,较2024年底增长200余家,数字化已成为制造业提质增效的“关键变量”。
服务效能提升全链条保障添动力
“从政策申报到融资对接,企业服务员全程跟进,我们已累计获得‘亩均英雄贷’9亿元,解了扩产燃眉之急。”英科医疗负责人说。作为亩均效益领跑者企业,其发展受益于我市不断优化的服务体系。
在政策支持上,《淮北市惠企政策白皮书(2025年版)》集成9部门201条政策,推动“直达快享”;兑现省级支持制造业奖补6376.7万元,对上争取资金实现年度目标的112%;获批2025年第一批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资金7101万元,居皖北前列。
企业培育方面,专精特新企业入库112家,“小巨人”企业入库30家,43家企业获评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梯队培育机制日趋完善。金融服务持续加力,通过“春风暖企政银护航”等活动,帮助22家企业获银行授信超1.8亿元,17家金融机构的116项产品线上集成,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度显著提升。
亩均改革深化为产业发展“腾笼换鸟”。上半年,我市为310家次企业发放“亩均英雄贷”46.4亿元,处置低效工业用地1542.47亩,2024年规上制造业企业亩均税收达16.42万元/亩,同比增长14.5%,资源配置效率持续优化。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市将继续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安徽往前赶的征程中展现淮北担当、贡献淮北力量。
记者 邹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