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数字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7.0亿元,同比增长3.0%。
新闻重点:
农业“压舱石”稳,新质生产力兴;智改数转提速,产业新能勃兴;文旅深度融合,消费业态焕新;内需活力增强,发展根基牢固。
数字背后:
从田野到车间,从商圈到景区,从项目工地到创新平台,我市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牵引,以扩大内需为战略支点,迈着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稳步前行。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顶住压力、迎难而上,推动经济航船破浪前行。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7.0亿元,同比增长3.0%,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态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2.1亿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398.9亿元,同比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616.0亿元,同比增长4.1%。三大产业协同发展,为我市经济夯实了“稳”的根基,更积蓄了“进”的动能。
农业“压舱石”稳新质生产力兴
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名单,濉溪县传来重磅喜讯:濉溪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通过绩效评估并入选,成为2025年安徽省唯一入选该项目名单的入选单位,实现濉溪“国字号”农业产业园“零的突破”。这一荣誉的背后,正是我市聚焦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荣誉引领方向,数据印证实效。今年以来,全市农业生产延续持续向好态势,“压舱石”作用愈发稳固。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6%。
夏粮丰收,仓廪殷实。全市夏粮生产再传捷报,总产量达到104.4万吨,奠定了全年粮食安全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结构优化: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28.5万吨,增长2.6%;猪牛羊禽肉产量9.2万吨,增幅高达22.6%,其中猪肉产量6.8万吨,大幅增长33.6%,折射出畜牧业生产的强劲恢复与发展活力。
产能提升,后劲十足。生产的快速增长源于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前三季度,全市生猪出栏82.1万头,增长27.0%;肉牛出栏2.7万头,增长10.7%。这一强劲增势,为产业后续发展积攒了充足后劲。
这一系列上扬的曲线,共同勾勒出我市农业生产量稳质升的动人画卷。我市农业,正以坚实的步伐,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稳步前行。
智改数转提速产业新能兴起
“一条生产线原先8个工人手忙脚乱,如今2个人就能管3条线,产能还提升了30%!”走进安徽曦强乳业集团有限公司智能车间,机械臂精准抓取、AGV机器人来回穿梭,车间主任王师傅指着实时跳动的能耗曲线,道出“数字”带来的惊喜。
而曦强乳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也从全国数千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成为我市制造业“智改数转”的生动注脚。
转型动能从何而来?答案在于政企协同。今年,相山区率先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真金白银设立2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更关键的是组建了由中科大、合工大及省内外龙头企业专家构成的“数字智囊团”,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精准诊断。这套组合拳的成效直接体现在相山经济开发区的新身份上——“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
微观企业的活力,最终汇聚成宏观产业的势能。放眼全市,我市正以“数字蝶变”撬动产业质变。市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8.3%,同比再提高1.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升至15.5%,增速达5.7%。
从“煤城”到“智城”,我市正以数字之笔,在皖北振兴画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文旅融合深消费业态新
“十一”长假虽过,濉溪古城墙下的《运河千灯夜》依旧余温缭绕,这项活动在假期吸引了62.4万人次游客,带来直接营收537万元。从朔西湖的光影水秀到夔牛天街山海经主题巡游,8天假期,180.2万人次的游客潮,带来了10.7亿元的文旅消费洪流。
“人从众”的背后,是服务要素的高效流动,这股假日热潮,强劲注入了前三季度的服务业数据之中。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5.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7.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3.6%。1—8月,规上仓储和其他运输业营业收入同比劲增62.1%,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收增长4.0%,与假日文旅的“火爆曲线”同频共振。
文旅带来的滚滚人潮,正通过服务业的毛细血管,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持续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坚实信心。
内需活力增发展根基牢
在产业协同发展的同时,有效投资与市场消费作为内需双引擎,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
有效投资精准发力。前三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7%,为经济大盘注入稳定剂。投资结构显著优化,绿色与民生领域成为突出亮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同比大幅增长148.7%,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32.1%,淮宿蚌城际铁路等重大工程持续推进,带动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64.5%,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强劲势能。
市场消费活力涌动。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8亿元,同比增长3.3%。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限额以上单位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1.9%和28.7%,尤其是通讯器材类消费激增59.5%,折射出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与新质消费的旺盛活力。
发展环境稳健有序。温和的物价与稳健的财政金融,共同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微涨0.2%,市场供应充足,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与此同时,财政金融稳健运行,9月末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5.4%和6.7%,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滋养实体经济。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我市经济呈现出“稳”的基调愈发牢固、“进”的动能更加多元的积极态势。从田野到车间,从商圈到景区,从项目工地到创新平台,一股稳健向上的力量正在积聚。展望未来,尽管挑战依然存在,但我市正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牵引,以扩大内需为战略支点,迈着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稳步前行。
■记者 夏苗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