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以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核心,通过政策直达、产需对接、数字赋能、难题破解、人才培育等创新举措,打出服务企业“组合拳”,助力企业在复杂国际贸易形势下稳生产、拓市场,推动工业经济稳进提质。1至7月,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7%,位居全省第二,展现了工业经济的强劲韧性和活力。
政策“精准滴灌”,激发内生动力。我市编制《淮北市惠企政策白皮书(2025年版)》,系统集成发改、工信、税务等9部门201条惠企政策。依托“小淮惠企”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官方网站等渠道,精准推送政策文件、通知公告6040篇,全力提升规上企业政策知晓率。聚焦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全力抢抓上级政策机遇,对上争取项目资金6376.7万元、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工业领域和电子信息领域设备更新项目)7101万元,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产需“一键联通”,畅通产业链循环。动态编制更新《淮北市规上工业企业产需信息汇编》,实现产需信息“一键查询”,累计发布要素需求1299项。常态化举办重点产业链供需对接会、专题展洽等活动22场,参与企业476户次,有效破解企业产需信息不对称难题。
数字“把脉开方”,激活转型动能。我市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提供精准化、场景化服务。数字化诊断先行。引入数字化转型专业服务商,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免费诊断,重点围绕生产流程优化、智能设备改造、数据管理等领域出具定制化方案,累计完成220家企业诊断服务,帮助企业识别转型痛点460余个。应用场景示范推广。以“5G工厂”“智能车间”建设为抓手,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指导安徽矿机、合众机械等企业打造矿山机械智能生产线,推动濉溪县高端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杜集区矿山机械装备集群建设数字化协同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互通、资源共享。
服务“贴身暖心”,破解发展堵点。我市建立“市领导包保联系重点企业”机制,梳理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协助包保领导开展“一对一”走访调研,收集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累计配合完成包保走访440户次,推动解决土地供应、环评审批等问题69个。推动企业服务员下沉服务,整合机关科室与中心骨干力量,组建“企业服务员”队伍,按照“一企一专员”模式,为重点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服务员定期深入企业对接需求,协助办理政策申报、诉求反馈等事项,累计走访服务企业215家次,促成合众机械与北京中永律所、工科检测等机构达成合作案例19个。
人才“薪火相传”,提升核心竞争力。我市打造“淮商大讲堂”,开展青年企业家培训活动6场,覆盖企业高管233人次,助力更新发展理念、开拓视野。联合安徽大学、安徽工商管理学院举办“相城薪火・淮商菁英”培训班4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企业家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参训青年企业家超400人次。组织企业家赴长三角考察3次。
记者 邹晨光 通讯员 冯皓 黄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