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振兴路 畅通幸福门——淮北市推进建制村通双车道工程建设纪实

2025-09-03 08:27    淮北新闻网

 

“以前两辆车碰头得倒车半里地,现在双车道直通果园,货车‘嗖’地就过去了!”金秋时节,濉溪县南坪镇果农王德发站在自家桃园旁,望着满载鲜果驶向城区的货车,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这条新修的6米宽双车道,不仅让他的桃子提前两小时上市,更带动全村年增收超百万元。这样的民生蝶变,正是我市推进建制村通双车道工程带来的生动成果。

民生工程:破解“行路难”,跑出畅通“加速度”

交通是乡村振兴的“开路先锋”。过去,我市21%的建制村受困于4米宽的单车道,会车难、运输慢、安全隐患多成为制约发展的“肠梗阻”。2023年,我市将建制村通双车道工程列为“一号民生工程”,按照“急用先建、连片推进”原则,对66个建制村道路实施升级改造。

如今,6米宽的双车道如蜿蜒于绿野间的绸带,全市建制村双车道覆盖率从78%跃升至87%。数据背后是民生温度:村民平均短途出行时间缩短20%,校车通行效率提升2倍。“以前下雨天接孩子,鞋底能沾两斤泥;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雨靴都‘下岗’了!”濉溪县刘桥村村民周慧的打趣,道出了村民出行的切实变化。

产业赋能:打通“产销链”,激活乡村“致富源”

道路通,则百业兴。我市将双车道建设与特色农业一体规划、统筹布局。仅濉溪县就有100多个产业基地受益,五沟鳜鱼养殖、新庄花卉、颜道口村西瓜种植等农特产业,实现了农产品直达直采、快速出村。目前,该县农产品年产值达80亿元,带动3万农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

“这条路就是我们的‘黄金线’!”宋疃镇果农李娟算起增收账:过去运输损耗率达15%,如今冷链物流车直通果园,损耗率降至3%以内;过去果子卖给批发商每斤3元,现在通过电商直供市区超市,价格翻至8元。“今年20亩葡萄多赚了12万元!”她捧着刚摘下的葡萄,眼里满是希望。

生态长廊:变身“风景线”,拓宽乡村“新赛道”

在推进道路建设的同时,我市同步打造“路景融合”的生态长廊。在濉溪县,双车道不仅是通行路,更是生态景观带。沿路栽种红枫、银杏等20余种观赏树,打造66公里红叶长廊、银杏大道等8处景观带;澥河两岸樱花谷、千亩桃园、万亩森林公园串珠成链,配套建设停车区、观景台、休闲驿站,年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经济效益超500万元。

石台镇的新修双车道,则串联起2000亩生态农业园、6家农家乐,助力梧桐谷文旅资源开发。这里不仅有特色精品农业,还坐拥汉画像石、史前岩画、皇峪石窟等历史遗迹,成为皖北少有的“山水+人文”旅游景观,吸引大批周边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未来蓝图:迈向“智联化”,筑牢振兴“支撑网”

站在新的起点,我市已擘画更宏大的交通振兴图景:加快推进剩余建制村通双车道建设,优化施工方案、严把工程质量,力争2027年底实现全市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超90%,以“四好农村路”2.0版为标准,让每条路都成为产业路、致富路、幸福路,构建“外联内畅、通村达户”的现代农村交通网络,让优质交通服务覆盖更多农村群众,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交通支撑。

当夕阳为双车道镀上金边,一辆辆满载希望的货车驶向远方。从“泥水路”到“水泥路”,再到“双车道”,这条路承载的不仅是农产品与游客,更是一个个家庭的致富梦想、一座座村庄的振兴希望。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条条“幸福快车道”正引领着乡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记者手记:

采访中,新修双车道平稳无颠簸。窗外,满载桃子的货车疾驰,果农王德发黝黑面庞上的笑、刘桥村周慧“雨靴下岗”的打趣、李娟算葡萄增收账时眼里的光,鲜活瞬间远比数据更能道尽“路”对乡村的意义。

从解“行路难”到活“致富源”,再到拓“新赛道”,道路升级串起产业、生态、民生的多维振兴。农村公路早已不只是通行工具,更像纽带:一头连田间丰收,一头接城市需求;一头系乡村绿水青山,一头牵游客诗和远方。

采访尾声,市交通运输局2027年蓝图已经绘就:建制村双车道比例超90%,打造“四好农村路”2.0版。夕阳下,货车驶向远方的剪影,恰似乡村奔向未来。或许,乡村振兴的密码就藏在这些“小事”里:修群众满意的路,解发展制约的难题,让每个村庄沿“幸福快车道”,驶向更踏实光明的明天。

 

记者 刘星 通讯员 常伟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