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市持续高温少雨,旱情牵动人心。7月28日,记者来到濉溪县百善镇成睿种业流转的1400余亩农田,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抗旱保收战正在紧张进行。
“往年这个时候,玉米秆都快齐腰高了,今年却旱得厉害,叶子都打卷了。”在田间查看玉米长势的成睿种业工作人员丁志刚眉头紧锁,他脚下的土地已干裂出细密的纹路,“幸好公司设备到位,这几天轮着浇水,不然真要减产了。”他指着不远处轰鸣的灌溉机械,紧绷的神情稍显舒缓。
目前,该企业每日投入5套灌溉设备,24小时轮班作业。截至7月27日,已经完成1000亩农田灌溉,剩下的400多亩会在未来十天内全部浇完。
在大豆种植区,一台大型桁架智能喷灌机正缓缓移动,将细密的水雾均匀洒向田间,原本发蔫的豆苗在水珠滋润下渐渐舒展。这种智能化灌溉设备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更使浇灌效率提高。“这轮浇水太及时了,大豆开花结荚期最怕旱,保住这茬,收成就有盼头。”负责田间管理的农民笑着说。
淮北成睿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俊良介绍,今年公司共种植玉米1000亩、大豆210亩,另有200亩其他农作物,“从7月初开始,便密切关注旱情发展,目前1400余亩作物旱情基本可控。”王俊良表示,公司还针对不同作物制定了抗旱方案,比如给大豆田除草保墒,给玉米田适当追肥增强耐旱性,多管齐下减少旱情影响。
目前,百善镇正组织各方力量投入抗旱一线,大力推广规模化机械化抗旱模式。“只要水源能保障,我们有信心把旱情影响降至最低。下一步将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动智慧农业落地,让更多农户实现增产增效。”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殷修刚的话语里透着坚定,远处的灌溉机仍在嗡嗡作响,奏响着抗旱保收的希望之歌。
见习记者 刘奕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