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城市软实力的生动体现。在淮北的大街小巷,志愿者们的身影无处不在,一个个微小的个体怀揣着大爱,以实际行动为城市发展贡献着力量。
近年来,我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工作不断走深走实。特别是2024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持续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组织各级志愿服务队伍精准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巩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凝聚起磅礴力量。
——紧扣时间脉搏,奏响志愿活动“四季乐章”。2024年学雷锋月期间,市志愿服务部门联合市教育局、市文联等部门举办淮北市“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一县三区同步响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务清洁、关爱孤寡老人等,在全城掀起追“锋”热潮。已连续开展19年的“爱心助考”活动,让一群志愿者凝聚成一根“绿丝带”,一根“绿丝带”又温暖一座城。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等10家单位联合参与,500余辆爱心车辆穿梭在城市街头,接送考生、家长3000余人次。此外,全市所有考点考场外均设立志愿服务点,为考生及家长提供应急贴心服务。去年“12・5”国际志愿者日,以“贡献志愿力量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举办展示交流活动,集中展示全市30余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濉溪县“小推车”志愿服务品牌作分享典型经验,各县区“一杯茶”调解志愿服务队光荣接旗,进一步激发了志愿者们的服务热情。
——聚焦主题服务,搭建群众需求“精准桥梁”。去年7月至10月省六健会期间,我市相关部门制定《安徽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志愿者工作组工作方案》,召开协调会与推进会,统筹调配志愿者。270余名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4400余小时,为赛事提供入场引导、选手检录、辅助裁判、礼仪颁奖等服务,保障了5700余人次的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及观摩人员顺利参与赛事,获得广泛好评,擦亮了淮北城市名片。联合市卫健委、市总工会、团市委等开展“夏日送清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依托600余个工会驿站进行慰问,发放800余件防暑物资,线上线下共计16.3万余人次受益。同时,发动爱心商家设置27处志愿服务点、50余个爱心冰柜,并启动“一瓶水·传递爱”活动,让全市户外劳动者“清凉一夏”。在传统节日和特殊时期,志愿服务也从未缺席。春节联合市文联送福进万家,雨雪冰冻天气组织清除积雪行动,保障市民生活和出行安全。
——树立榜样旗帜,发挥先进典型“雁阵效应”。淮北志愿服务品牌不断在全省乃至全国唱响唱亮,为其他地区的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第七届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15度的关爱——“燕飞来”智慧助老志愿服务项目、“少年话兵语”志愿服务项目、“梦‘源’英烈回家路”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国千余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斩获银奖。周杨、淮北矿业集团“太阳花”巾帼协安志愿服务队、“东街E睦邻”志愿服务项目、古镇社区获评2024年度全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燕飞来”智慧助老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淮北市蒲公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培训班上作交流发言。相山区《发挥雁阵作用提升服务效能——淮北市相山区探索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新路径》被《江淮》杂志2024年第11期刊发。成功举办淮北市第六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为评选出优秀项目下拨7万元项目扶持资金。截至目前,全市评选扶持培育130个志愿服务项目。
一项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一个个志愿服务品牌的建立,志愿者们传递着爱与暖,散发着光与热。传承着“燃烧自己、温暖他人”老煤城精神的淮北人民,以赤诚的淮北情怀,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红”与“湖上美城”交相辉映,不断绽放志愿服务之花的光彩芬芳。
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同志表示,我市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发展志愿服务事业,走活志愿服务“满盘棋”,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北提供更强大的社会工作动力。
记者 于晓 通讯员 张子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