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

2025-02-12 09:49    淮北新闻网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晚,是中国民间传统的重大节日——元宵节,亦称“上元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我忘不了小时候在农村闹元宵的趣事。在元宵节那天,大人给小孩子的灯笼点着后,小孩子都会小心翼翼地打着灯笼到村里人们集中的地方。有些爱开玩笑的大人就对打灯笼的小孩说:“你的灯笼下面有个东西。”小孩子一听,就会弯腰朝灯笼下方观看。小孩一弯腰,手中的灯笼就歪了,里面蜡烛的火焰就把灯笼外层的纸烧着了,有的吓得哭起来,有的慌忙用手拍打火焰。那个开玩笑的大人就会对小孩说:“这灯笼不好,容易烧着,让你爸爸给你再买个好的。”这时候,小孩才知道被骗了。

吃过晚饭,村里一位比我们大几岁的王哥对像我一样大的几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说:“我们到村外的麦地里扔火把去。谁愿意去,就从自家拿一个扫帚把。”我们这群小男孩纷纷响应,各人从自家拿一个扫帚把,在王哥的带领下来到村外的麦地里。王哥给我们的扫帚把点燃后,我们拿着扫帚把的绳子摇几圈后,顺力向空中抛去。一霎时,扫帚把的火焰在空中犹如明灯一样,把天空照得分外明亮。一眨眼,扫帚把落到脚下的麦地里,火焰接触麦苗后熄灭了。王哥重新帮我们点燃扫帚把,重复同样的动作,一直到扫帚把燃烧完为止,我们才不舍地离开。欢声笑语在空旷的田野上空久久回荡。

赏月是元宵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在这一天晚上,人们会抬头仰望天空,欣赏圆月的美景。由于月亮在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团圆和美好的象征。因此,赏月也是表达思念和祝福的一种方式。

除了赏月之外,中国民间还有吃元宵的习俗。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来庆祝佳节,寓意着团圆和美满。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猜灯谜是元宵节最富有趣味性的活动之一。“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这个传统在现代也有所传承,人们会在各种场合猜灯谜,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李伟)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