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烈山区推行党建引领“一村一工坊”建设,打造“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企业+农户”共富模式,实现村民增收、产业提质、集体创富。
建工坊。按照闲置优先、就近便利等选址标准,盘活废弃旧厂房、老学校等集体用地,建设工坊厂房。组织镇村干部赴沪苏浙等地招引项目20余次,邀请生产经营状况好、信誉度高的企业入驻工坊。开展就业技能、产业发展培训,引导本地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等投资创业。目前,已建成“编织工坊”“食品工坊”“果蔬工坊”等特色工坊33个。
强帮扶。整合2600万元专项债、100万元扶持补助等涉农涉企政策资金,支持工坊新建、改建、扩建等。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一坊一策”解决用工招工、产品销售等难题。选派24名县级干部联系包保工坊,邀请专家开展项目安评、环评等综合评估11次,解决登记注册、消防安全等“关键小事”28件。
优运管。坚持市场主导,工坊企业自主运营、自负盈亏;对村集体以土地、厂房、资金等方式入股的,实行合作经营或引入第三方机构托管运营,制定工资协商、红利分配等管理制度,镇(街道)党(工)委全程跟踪订单、财务等状况。截至目前,各工坊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每村年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吸纳剩余劳动力1200余人。
首席记者 王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