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微课堂集中授课121场次,惠及老人3025人;建立独居老人档案143户,入户服务69户,累计捐助物资款2万余元……为了让老年人共享数字社会红利,“燕飞来”智慧助老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们通过这些实实在在、带着温度的举措,在“数字鸿沟”上搭起一座桥。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深入发展,网购、移动支付、网约车日益普遍应用,但也让许多老年人感慨跟不上数字时代的步伐。即使成功“触网”,关键信息不醒目、网站设计不友好等因素也限制了老年人的上网体验。
2020年7月,国网淮北供电公司“燕飞来”志愿服务队发起智慧助老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帮助老年人解决“数字鸿沟”问题,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生活。截至目前,“燕飞来”智慧助老志愿服务项目已在市区9个社区实施,牵起了老年人的手,温暖了老年人的心,让老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生活,享受安全便捷的智能化服务。
“找到应用商城图标,点击搜索栏,输入网上国网……”在相山区幸福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志愿者耐心地教老人用手机交电费的操作步骤,并一步一步地教老人如何连接WiFi、下载常用软件。这些志愿者来自国网淮北供电公司,他们中有青年党团员、客户经理以及服务之星获得者。他们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集中授课、定点咨询、微信解答与上门教授四种方式相结合,为老人讲解智能手机使用步骤,让其感受到智慧生活带来的便捷。
为了能及时帮助老人解答使用智能手机中遇到的困难,志愿者建立了“燕飞来帮忙”微信群,定期收集老人需求并制定解决方案;线下服务队每周六上午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设智能手机使用“微”课堂,让老人不出小区就能享受便捷的生活服务。“我腿脚下楼不方便,志愿者教会我用手机交水、电、燃气费,方便了我的生活,很感谢!”幸福社区居民张大爷说。
志愿者还针对该项目开发了一套完整规范的智能手机使用课程工具包,包含PPT、视频,帮助老年人熟悉智能手机的诸多功能和操作,教老人如何使用微信缴纳水电气费、打车、购物、网上预约挂号、乘坐公共交通等;围绕老人常用智能手机的场景,编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教案,手把手教老年人操作使用手机。
为方便老人回家后对照学习,志愿者还把课堂中使用的教案打印成大字版发放给老人;为独居老人每年提供一次免费家庭用电检查;为到供电营业厅办理业务的老人设置服务专柜,优先为老年人提供咨询、缴费和办电业务,并配置了放大镜和老花镜,方便老人查看相关票据资料。
记者 齐新亚
通讯员 孙燕飞 孟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