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水来 ——关于推广相山区程阁村黑臭水体治理的调研报告

2024-04-09 08:55:12    淮北新闻网

市委政研室

编者按: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是深入打好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任务,事关乡村生态振兴,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23年以来,相山区以程阁村为试点,探索出适合皖北农村的黑臭水体治理模式。为进一步总结推广程阁村做法,市委政研室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报告。

4月7日,市委书记覃卫国作出批示:“调研报告所提推广建议很好,很有操作性。特别是我市第一、二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要全面推用‘程阁村治污模式’,发挥村、镇的积极性,用好企业合作方式,打造新的环保产业。”现予以刊发,供参考。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持续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重要部署,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先进经验,相山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以程阁村为试点,采取“三级消解控源截污、活水补水连通沟塘、螺蚌鱼草生态净化”等有效办法,形成了具有淮北特点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程阁村模式”,为全市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主要做法

程阁村是淮北地区的一个普通村落,隶属于相山区渠沟镇张楼行政村,面积0.3平方公里,人口101户、312人,村域内洪碱河、申家沟、大庙沟等受上游工业污水和周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加上沟渠河塘常年淤积堵塞,水质恶化、水体黑臭,年年治理、年年反复。针对这一问题,相山区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引入市场主体、实施系统治理,走出了一条“脱黑脱臭”之路。

(一)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先后印发《相山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相山区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等文件,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谋划、指导协调。渠沟镇先后召开协调部署会议6次,协调解决矛盾纠纷8起。村“两委”班子带头,组织党员干部严格把控、反复论证入水口选址、流域布点,生态溢流坝、立体修复区的布置等过程设计,全力推进黑臭水体综合治理。

(二)发动群众参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引导群众参与,对黑臭水体“要不要治、谁来治、怎么治”等问题,召开村民小组长会、群众座谈会,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0余条。村“两委”成员和老党员带头,发动20余名党员群众投工投劳,清理沟渠池塘1.3km,整治违规养鱼坑塘3个。

(三)引入市场运营。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择优筛选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水环境治理公司)参与黑臭水体治理,充分发挥专业“治水”公司在资金、技术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该项目建设周期4个月,造价约185万元(含建设及1年运营),涉及4条沟3个塘,全长约1.7km,后期无需兴修基建、投放药剂、购买设备,维护费用约8元/㎡/年。

(四)实施系统治理。坚持上下游、左右岸统筹,沟渠河塘、地表地下兼治的系统理念综合施策。首先,控源截污。采用三级消解技术,将生活污水输送至配水池,利用渗滤系统就地资源化利用,消除生活污水进入水系的隐患。其次,“死水”变活。将现有的沟渠水塘连通,在上游河道(大庙沟)设置2台4.0kw的补水泵(1用1备)提水至徐黄楼村东部的水塘(外来补水的首站净化塘),在程阁中心沟、程阁徐黄楼南北沟等关键节点设置3处生态跌水堰,提高水中氧气含量、增加水体驻留时间,在西侧水塘与沟渠连接处设置1台2.2kw的活水循环泵,以此构建成局部区域的活水循环。最后,水岸同治。岸边种植菖蒲、美人蕉为主的挺水植物;河道中间点缀少量睡莲、荇菜等浮叶植物;水中采用扦插式、杆线式、悬浮式投放螺类、蚌类等水生动物,特别是在水系末端进行高密度贝类养殖,利用其强效滤食能力对来水进行深度净化,将河道沟塘打造成水质良好、水面清洁、河岸优美的生态景观带。

黑臭水体治理以来,村内沟塘的地表水体水质主要指标(COD、NH3-N、TP)已提升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水,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成功举办2023年张楼村葵花节,吸引游客8万余人,还带动了葵花籽油深加工、民宿经济、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隶属的张楼行政村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12.93万元,同比增长65%。通过村集体经济“反哺”,修建柏油路2.7公里,水泥路、煤矸石路3.5公里,板桥和涵管桥22座,安装路灯110盏,种植槐树、石榴树1000棵。

二、推广建议

“程阁村模式”是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有益尝试,对于我市其他地区农村水环境治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加强高位推进。一是成立“一水一专班”。成立由分管市领导为组长的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会商和不定期召开现场会的工作机制,统筹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务、住建等成员单位,切实加强对全市部门、区域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二是建立“一水一档”。调查摸清各县(区)镇村黑臭水体底数,准确记录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运行情况以及坑塘沟渠利用现状,科学分析黑臭水体基本信息、污染特征、成因等,完善全市农村黑臭水体清单台账,并及时将新排查新发现的污染水体进行增补和完善。三是编制“一水一策”。综合考虑各县(区)镇村不同地理区位、水系布局、功能分区等因素,结合《淮北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2—2035)》,打破县区行政壁垒,围绕全市水网布局,制定“跨村域”“跨镇域”“跨县(区)域”的合作治理工作方案。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选择经济基础较好、班子能力过硬的村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议我市16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可以全面推开,争取此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二)探索多元运营。一是“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借鉴程阁村向水韵公司购买水环境治理服务的方式,将设计、施工、运维等各环节整体打包给有资质公司,并根据最终治理效果支付费用。二是“国企+民企”合作模式。借鉴无锡市锡山区联合省环保集团与本地企业共同组建投资主体—苏环(无锡锡山)环境有限公司,分步建设滚动投资的模式,探索“国企+民企”合作成立联合公司,打造“企企”协同发展新模式。三是“镇村合作”模式。坚持市县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的组织推进模式,采取“政府付一点、村集体解决一点、受益者出一点、产业创收平衡一点”的方式,共同参与水环境治理。

(三)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强化管理机制。农村黑臭水体三分靠治、七分靠管。要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明确管理模式、维护内容、职责划分及奖惩办法等,保证黑臭水体“长制久清”。二是强化资金支持。创新资金使用方式,通过发行专项债及统筹整合农村环境整治、河湖长制落实、乡村振兴等涉农资金,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项目结合起来,实现黑臭水体治理与产业开发的有效融合和收益反哺。三是强化工作考核。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作为“千万工程”重要内容,制定可量化、可执行的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倒逼各单位自觉找差距、补短板,持续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

(四)发挥村民作用。一是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抖音、微信等平台,提高群众对黑臭水体治理的知晓率、支持率。组织镇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让群众看到差距、形成共识。二是共建共享。充分发挥本地农民的主体作用和优势,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民”的方式,尽可能多地吸纳村民参与项目建设、管护,实现村民收入增加、企业成本降低的“村企共赢”。三是激励监督。参照乡村振兴“积分制”管理制度,将积分兑换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结合起来,激励村民发现、解决水污染问题,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水环境保护氛围。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