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濉溪县小麦种植面积200.9万亩,占全市小麦种植面积244.6万亩的82%。截至6月30日,濉溪县夏收夏种工作全部完成,秸秆粉碎还田、秸秆清运离田全部结束,打赢了午季秸秆禁烧攻坚战。
粉碎还田:
提升土壤有机肥力
濉溪县临涣镇徐庙村麦收完成后,多名机手驾驶大型灭茬旋耕一体机在田里作业。夏收以来,徐庙村大力推进“小麦归仓、秸秆还田”,投入16台大型灭茬旋耕一体机促进秸秆还田,减少化肥使用量,改良土壤结构,杜绝秸秆焚烧现象。
为破解秸秆禁烧难题,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临涣镇组织调配大型灭茬旋耕机械,对收割完成后的小麦由灭茬机进行灭茬粉碎,减少作业强度,为农民降低收割费用,灭茬和旋耕一体化推进为夏种节约时间。
记者在徐庙村看到,大型灭茬旋耕一体机在田间往来穿梭,显示出秸秆灭茬新技术的便捷和优势。农机技术人员会同包村干部,向村民仔细讲解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和灭茬、“干播”技术原理,并耐心分析秸秆粉碎还田、灭茬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秸秆粉碎还田后,可以增加土壤肥力,种植玉米或大豆的穗粒数、千粒重都高于一般土地,亩均可增产100多斤。”濉溪县农林委有关负责人说,通过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在推进秸秆粉碎还田工作中,濉溪县严格实行限茬收割,各村(居)与每一位农机手签订限茬协议,保证在12厘米以下,粉碎还田长度控制在8厘米以下。严格落实限茬保证金制度,每台农机主缴纳一定数额的作业保证金。与此同时,濉溪县实行蹲点包片、全天候监控等措施,确保每个地块有人管、有人抓。紧盯区域内作业的收割机,从进田开始到收割结束,全过程监督留茬高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在秸秆还田地区,盯住还田机械和收割机对接,确保收割后及时还田。
清运离田:
畅通秸秆消化渠道
在濉溪县,秸秆禁烧工作不仅仅只有秸秆还田,政府还通过与企业联手,回收秸秆用来发电。6月5日,在濉溪县百善镇叶刘湖村村部东侧600余亩金黄色的麦田里,一台台联合收割机、秸秆打捆机、耙地机穿梭在麦田里,成为麦收战场的主角。小麦被收割好脱粒,麦秆变成打捆的圆柱,村民驾驶机动三轮车正在地头装麦子,收集打捆好的秸秆。
叶刘湖村党总支书记徐昌告诉记者,为保障农民收麦高效、快速,百善镇22个村都配备了多台秸秆打捆机、耙地机,收麦、秸秆打捆一气呵成。
在百善镇道口村张楼庄秸秆收储场,村民黄思军把三轮车上一捆捆秸秆压块卸下后,从记账员手里快速接过一张收据,又急忙向田间奔去。
“一趟运来二十多捆秸秆,一天至少能送十趟,每捆秸秆1元钱,一天保守估计可获利200多元。”张楼庄村民理事会理事长张永碧对记者说,“秸秆收储场建立后,因卖秸秆有利可图,村民们积极性高涨,村里各地块的秸秆都运到了这里。”
张楼庄秸秆收储场负责人张永伟说,这个占地20亩的收储场,目前已经收储村民运送来的秸秆1500吨以上,这些秸秆将被分别送往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养殖场、秸秆电厂进行消化,不仅有效解决了禁烧难题,而且还增加了村民收入。
“濉溪县一些镇采取清运离田方式处理秸秆,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畅通了秸秆消化渠道,这得益于濉溪浦发生物质发电厂已建成并网发电。”濉溪县发改委副主任吴绍征说,濉溪浦发生物质发电厂选址于百善镇,占地247亩,建设有1台130吨/小时高温高压水冷振动炉排炉,配套1台30兆瓦高温高压纯凝式汽轮发电机组。电厂每年可运行7000小时,发电量约2亿度,消耗生物质燃料30万吨左右,可节约标准煤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以上。濉溪浦发生物质发电厂投入运行,使农作物秸秆成了企业“抢手货”。
今夏,濉溪县共建设秸秆收储场148个,自然庄建设临时堆放场300个。目前,全县秸秆收储、运输、加工、销售体系已初步建立。
强化督导:
秸秆禁烧常态长效
秸秆禁烧一直备受重视。夏收期间,濉溪县大力推广粉碎还田、清运离田等举措,不断强化督导,实现了秸秆禁烧的常态长效。
“秸秆还田是解决秸秆禁烧问题的好方法。”濉溪县农林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农作物秸秆放回田地,既解决秸秆焚烧污染问题,又能有效增加土壤肥力。
村民的积极性为何如此之高?安徽双林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木兰为记者解惑:“今年,我们公司将回收的秸秆粉碎、脱硫脱硝处理后,制成颗粒碳棒或秸秆燃料。这种新型能源不仅能代替煤炭,而且燃烧后对大气没有污染。公司需要大量秸秆,村民每送来一捆秸秆能挣一块钱。”
“秸秆回收既能让百姓挣钱,又能解决焚烧难题,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村民自然支持。”临涣镇刘庄村村民刘才说:“过去,村民图省事、抢农时,环保意识淡薄,把秸秆一烧了之。现在,双林公司在村里建起了秸秆收储场,方便了村民卖秸秆。”
濉溪县综禁办有关负责人说,各镇(园区)在去年秸秆禁烧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一镇一策、一村一策”,科学制定了秸秆禁烧工作方案,明确了禁烧目标、责任、措施等重点内容。实行限茬收割,粉碎还田或离田,免耕播种,多措并举,严防死守。
在今夏禁烧工作中,濉溪县狠抓监管体系建设,强化责任落实,注重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有力推动了秸秆禁烧工作。全县实行“四级”包保法,即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包片,其他县领导包镇(园区);县直部门包重点村;镇(园区)干部包村(居);村(居)干部包组、包地块、包机械。村(居)在每个包保单元地头竖立一块包保地块责任牌,责任牌标明村(居)名称、地块面积、总户数及包保地块干部姓名、联系方式等;设立值守点,统一编号,按人标配灭火工具。全县共竖立责任牌2057块,设立值守点2501个。
濉溪县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除省、市、县三级20元/亩禁烧奖补资金外,又按照每亩10至12元不等标准补助镇(园区)禁烧工作经费,在此基础上,又对百善镇等6个重点镇根据秸秆离田量每亩再增加5元工作经费。
按照“及早发现、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原则,各镇(园区)组建应急队1250个,明确应急人员5690人,配置灭火工具913套,消防车104辆。同时,在县级层面建立4个应急预备队,分南坪、韩村、铁佛、四铺4个片区,覆盖全县各镇(园区)。每片安排20个应急队员24小时值守备勤,并配备了车辆、灭火机、喷水泵等应急设备,确保一旦发生火情,可以迅速处置、控制火源。
以农业技术利用秸秆,以市场化消化秸秆,以综合利用的方式解决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今年“三夏”期间,濉溪县秸秆禁烧工作实现常态化长效化,打赢了蓝天保卫战。
■记者吴永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