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里的“播火者”——记安徽省道德模范周杨

2024-01-25 09:43:57    淮北新闻网

今年45岁的周杨,是淮北矿业集团神源煤化工公司职工。除了煤矿职工这个身份,他还是资深文史爱好者,业余文物保护员,无偿献血志愿者……

26年来,他撰写了80多篇30余万字的研究文章。他搜集整理烈士信息,10年间义务帮助400余名烈士亲属寻找到亲人,送革命英雄魂归故里。他也是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坚持无偿献血20年,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心动安徽最美人物”“安徽省‘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个人典型’”等多项殊荣。日前,他光荣入选安徽省“道德模范”。

周杨出生在濉溪县,这里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之一。2013年7月,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改建,把分散掩埋在附近的3000余具烈士遗骨迁移到陵园中,周杨作为志愿者,参与鉴定和整理烈士遗物。

由于当年战况紧急、记录不完备等原因,一些烈士的身份无从考证,家乡亲人也不知英烈魂在何方。

时间越久远,烈士的信息可能会越来越模糊,他们的直系亲属也会越来越少。因此周杨决定帮助烈士寻亲,早一天让革命先烈与家乡亲人重新“相聚”,既是对英雄的致敬和缅怀,也是对烈属的帮助和慰藉。

10年来,周杨先后收集整理了大量烈士亲属的线索信息,经过资料查阅,线索摸排,实地寻找求证,成功为江苏淮安籍烈士张永和、山东济宁籍烈士王保荣等40余名烈士家属寻找到了亲人的埋骨之地。特别是近年来他与全国各地志愿者共同努力,排查了数万名烈士信息,成功为秦秀林、王明先等400多名淮海战役牺牲烈士家人寻亲成功,让革命英雄魂归故里。

“我们从历史资料中看到的只是一场场战争,一个个数据,但当你走近他们,你会真切感受到那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个个无比鲜活的生命,他们的背后又是无数个具体的家庭。”1月8日,谈及这10年的经历,周杨颇有感触地说。“每一次寻找,都让我对那段历史、对英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自己的灵魂也是一次净化。”

受父辈的影响,周杨从小就对革命文化情有独钟。

1997年开始,周杨就潜心研究红色文化,收集了大量党史、军事及地方志书籍资料,用沾满泥土的双脚探寻淮北这片革命热土最动人的故事,撰写了80多篇30余万字的研究文章。他驱车3万余公里对周围各文物点,特别是革命历史遗址进行保护性巡查,新发现淮海战役南坪阻击战三官庙战斗遗址、新四军抗大四分校苗庄战斗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址,填补了历史空白。他走访本地所有健在的淮海战役亲历者,搜集整理了10万余字的第一手回忆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27年来,周杨收集了数百件革命战争时期的奖章、证书、文献资料等珍贵藏品。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周杨拿出自己的藏品,参加了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红色集藏展及矿区巡展,近3万人次参观展览并深受教育。周杨还用为职工作安全培训的机会进行党史教育宣传,做报告160余场次,听众2万余人次,被职工誉为矿区“播火者”。

做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周杨有自己的方法。他从淮北讲起,从具体的人和事说起,在他的讲述下,这不再是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和遥不可及的历史,而是鲜活立体的人物和有血有肉的重要历史节点。

“传承和记录本地历史文化,是我辈应尽的责任。”周杨从历史中汲取养分,传承文化,更传递精神。从2003年1月开始,周杨连续20年无偿献血共计34次,累计献血量达13200毫升,相当于全身血液“刷新”了三次。他多次获得国家无偿献血铜奖、银奖、金奖,并登记成为中华骨髓库安徽分库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周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我现在还是职工宣讲员,把党的创新理论用矿工朴实的语言讲述出来。”周杨的话语充满了自豪。

作为一名宣讲员,周杨明白:理论知识没有“老本”可吃,必须常“补钙”、常“充电”,才能动情讲述与祖国共成长、与时代同奋进的生动故事,才能触动职工的心灵。

“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就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大家一起慢慢学、细细悟。在不断学习中淬炼对党的忠诚和信仰。”周杨说,在今后的宣讲中将继续加强学习理论知识和理论素养,提升宣讲技巧,关注时政热点,跟进学习中央、省、市重要会议精神,更好地为传播新时代理论之声服务,让党的好声音入耳入心。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刘静静 贾俊杰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