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大讨论活动办组织开展“我为淮北发展献良策”活动,广泛动员全市上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通过不同形式,围绕物业管理、居家社区养老、普惠托育工作等提出意见建议。
针对巩固提升住宅物业管理“三大攻坚”质效,市住建局物业管理科副科长张瑞建议,一是县(区)党委、政府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整合综合执法、司法警务、网格管理等部门力量,实现多元共治。二是加快《淮北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立法进程,明确物业管理各相关部门法定职责和市县政府事权范围,健全物业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住宅小区维修资金使用机制,提升维修资金使用便利化水平。三是通过“肥瘦”搭配、择优选聘、组建或引入物业服务企业等形式,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推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与“物业覆盖”双同步,实现从“改得好”到“管得好”的转变。四是打造“相城物业”品牌,巩固提升投诉建议受理平台,发挥监督员社会监督作用,评选“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美好家园”示范小区,促进全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上台阶。五是围绕“小区车辆停放、综合执法进小区、电梯安全整治、消防安全问题、基础设施维修保养、房屋质量安全隐患、物业服务费收缴率、物业矛盾纠纷化解”等8个方面问题进行集中攻坚,多元化解物业矛盾纠纷。
针对我市居家社区养老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副科长范婷婷建议:一是落实养老服务用房。对于新建小区,建议住建、自规等部门严格落实《淮北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用房建设管理办法》,民政部门全程参与并做好后期的交付使用工作。对于老旧小区和已建成居住区,建议各县区深入摸排闲置房产,逐个筛选符合条件的房产房屋对外招租运营;以满足“15分钟”基本养老服务圈为原则,审批实施一批新建、改扩建养老服务房屋项目,适度补齐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普惠型养老服务短板。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政府资金要适当介入,给予养老机构一定比例的奖补,鼓励市建投以入股形式参与养老服务项目,降低机构运行风险;合理使用部分社会捐助慈善资金,在一些辐射范围大、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嵌入式”养老机构注入慈善资金。三是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根据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适度推广居家上门服务、家庭适老化改造、辅助器具、康复器具等养老居家服务项目及周边产品。各县区政府和招商、发改、卫健、文旅、残联等部门,应加大对养老项目及养老周边产业“双招双引”力度,引进更多有实力、有口碑的长三角先进养老机构落户淮北。对意向落户的优质养老资源,可以参照“一事一议”简易议事程序,打通养老服务产业引进绿色通道。
针对提升普惠性托育覆盖率,市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科副科长周飞建议,一是充分利用我市幼儿园布局合理,师资力量较强等优势,加快推进幼儿园托班建设,推动托育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力争2025年每个镇(街)至少配置一家普惠托育服务机构或托幼一体化幼儿园。二是对入托普惠托育机构的家庭给予适当补贴。借鉴芜湖市做法,实施婴幼儿入托补助,资金直接发放给入托婴幼儿家长,减轻入托经济压力,提高家庭入托积极性,推动托育机构可持续发展。三是各县(区)要充分利用公共服务设施、闲置校舍、办公场所等资源,以委托或购买服务的方式举办普惠托育机构,同步提高普惠托育机构运营补贴,减轻普惠托育机构运营压力。
针对提升我市物业管理工作水平,相山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黄东旭建议,一是对集中连片、无物业服务的现有住宅小区,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表决协商选聘群众满意的物业企业;发挥“红色物业”杠杆作用,鼓励培育物业头部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进国有物业公司提供差异化物业兜底服务,鼓励其与第三方开展合作共建。二是通过搭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四位一体”的物业管理服务平台,组织召开物业管理联席会议、规范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等方式,加强对业委会公共收支和权力运行的监督;强化保障经费筹集,指导、监督业主大会确定业委会委员补贴和执行秘书酬金筹集、管理和使用办法,依法依规公示业主委员会经费收支情况。三是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严格履行合同和遵守服务标准,提供“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标杆作用,采取发放倡议书、公示无故拖欠物业费信息等形式,鼓励、监督党员和公职人员带头依法缴纳物业费,破解因物业费缴纳率低导致服务质量缩减的恶性循环。
针对补齐物业管理工作短板弱项,相山区东山街道周庄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梅建议,一是加强行业监管,督促规范服务。建立“服务保证金”机制,进入市场的物业企业向物业服务中心或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根据服务工作实效,实行优者奖、劣者汰。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统一服务标准及收费标准,促进物业服务规范化。二是加强行业指导,实现规范用人。一方面,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公开招标,对物业服务企业进行资金、资质等方面的准入把关,为辖区内住宅小区提供可放心签约的企业备选名单;另一方面,对已成立的业主委员会,由政府部门统一进行业务培训,推动业委会切实发挥作用。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做到规范用权。加强《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解读活动,帮助物业服务企业和广大市民群众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明确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职能、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等,引导居民正确认识物业管理的方式和意义,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物业管理。
针对提升居家社区养老工作水平,相山区南黎街道城里社区党总支书记盛庆金建议,一是加大资金投入。通过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形式支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整合卫生健康部门用于社区的预防保健经费、医保费用中用于医疗机构和家庭病床的老年人医疗项目经费、民政部门用于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等,形成资金保障体系。二是制定激励政策。在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补贴支持、人才培养教育、推动医养结合等方面出台具体细化的激励措施,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对于低保、五保对象等特殊群体制定较高补贴政策;做好城市规划、社区和城市环境适老化改造等工作。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街道,建立责任监督、追究机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设计开发诸如护理保险、健康寿险等适合医养融合的商业保险,降低社区居家老年人的养老支出压力。三是强化行业监管。健全养老服务准入、退出、监管制度,制定技术标准,规范各类居家养老服务行为。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购买,把关企业服务质量。依法确定适用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范围,防止出现行业乱收费等现象。四是落实医养结合政策。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快车+医联体”养老照护等服务模式,将医疗、养老、康复等一体化服务延伸到家庭。规范医疗护理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服务价格,将社区居家养老医养融合服务机构纳入定点报销,并逐步加大对大病费用和慢性病费用的支付额度。
记者 肖干 王守明
通讯员 郑言